新闻法规与道德

新闻法规与道德

ID:31906852

大小:8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26

新闻法规与道德_第1页
新闻法规与道德_第2页
新闻法规与道德_第3页
新闻法规与道德_第4页
新闻法规与道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闻法规与道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新闻传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与规则一、公正:社会治理的最重要伦理原则1.从新闻的角度看,做到报道的公正准确.2.从伦理角度看,以尊重他人的态度来报道,但有时不得不作一些妥协.3.公正是等利(害)交换.4.追求公正是媒介的道德所指.二、采访报道中的人道主义空间1.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重视人的价值,视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幸福为最高价值;对己以合理的保护和提高,对人施之以爱。2.人道主义是一种信念。3.报道悲剧事件的“同情心”。三、新闻采访中的中庸之道一.中庸方法与隐身采访二.隐身采访:指记者不公开身份或不公开采访

2、目的,采用能够获得信息的各种方式从事的采访活动。三.隐身采访的类型(一)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不暴露身份的观察,只看不问,不进入私人领域,不介入事件发生的过程。(二)亲历,指记者亲身经历或参加了某些新闻事件的过程。(三)测试。记者扮演社会角色要注意以下几点:A.记者不能扮演成政府工作人员,借处理政事获取政府新闻;不能装扮成司法工作人员,借审理案件获取法律新闻;不能装扮成军事机关人员,获取军事资料,取得军事新闻.B.记者不应该装扮成违法犯罪之徒.C.记者不能改变其固有的自然性别角色,而深入到另一个性别世界

3、中采访,这是传统习俗和道德不允许的.四、隐性采访的适用范围(一)、隐性采访中的地点1.隐性采访中的公开场合公开场合是指人们可以自由出入的场合。公开场合的行为,是一种主动昭示于人的行为,即使不是主动昭示,在法律上也应认为是可以通过新闻进行报道而不必事先征得被采访者的许可。因此,公开场合可以采用隐性采访的形式。2.隐性采访中的私人场合私人场合是指公民私人活动和私人交往的空间,私人场合发生的事实较多地涉及到隐私问题。中外法律对个人的隐私,如住宅、个人信件、通话、个人残疾等,是毫无例外地加以保护的。所以,隐性采访不适用于

4、私人场合,只适用于公开场合。3.对于同一公民的同一行为,获得场合的不同,可以最终决定新闻是否侵权。五、隐性采访中的公众人物和普通公民1.隐性采访中的公众人物公众人物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拥有较高知名度,且其活动与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密切的人物。一般认为,公众人物和非公众人物所享受的隐私权范围是有区别的,公众人物所能享受的隐私权的范围比较窄。...公众人物一般包括政府重要官员、文化体育名人和新闻人物三大类。①公众人物受法律保护的隐私权范围比一般公民小的原因:公共利益、公共兴趣。②公众人物一般包括政府重要官员、文化体育名人和新

5、闻人物三大类。2.隐性采访中的文化体育名人社会文化体育名人借助新闻媒体获得相应的名利,新闻媒体出于“新闻价值”和“公众兴趣”的需要,通过隐性采访而稍稍涉及一些他们的“隐私”,从法律公平的原则出发,也被认为是合理的。当然,他们所牺牲的隐私权等,应该是和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而不是全部。3.隐性采访中的新闻人物新闻人物可分为“非自愿新闻人物”和“可期性新闻人物”。从法理的角度看,新闻记者对新闻人物进行隐性采访的依据多源于对一个重大利益的满足(隐性采访实际上会对新闻人物法定的权利的享受构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对于保护

6、更大的社会知情权等有重要意义);从情理的角度看,新闻记者对新闻人物进行隐性采访必须多加节制,注意限度,切不可滥用隐性采访。4.隐性采访中的普通公民普通公民并没有获得任何法外权利,所以凡是法律规定的权利,新闻记者均无权侵犯。所以,新闻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必须特别注意对公民相关权利的保护。六、隐性采访中的事件1.对违法行为的隐性采访 新闻媒体特有的社会功能决定了新闻媒体对违法行为报道的目的,不单是为了打击违法犯罪,而且还是为了提醒广大读者、观众、听众不要上当受骗,以避免社会公共利益遭受损失。如果某种违法行为,只在特

7、定的两个人之间进行,未影响多数人的利益,那么,新闻媒体就不必采取隐性采访的手段。对这种行为的打击,应完全由执法部门负责。2.对合法行为隐性采访对合法行为的隐性采访主要应依据两个条件:在公开场合;是公众人物。在公开场合,对公众人物和非公众人物均可以进行隐性采访;在秘密场合,可对公众人物进行有限度的隐性采访。七、隐性采访中的道德困惑及原则1、隐性采访中的道德困惑 隐性采访中的道德困惑:不合乎道德评价的“欺骗手法”与符合道德评价的“采获新闻”。2、实施隐性采访应坚持的道德原则A.公众利益为上原则B.守法原则C.客观记录

8、原则D.动机良好原则八、隐性采访的法律困惑及禁区隐性采访的法律困惑  1.特别法的缺席    2.普遍法的语焉不详  3.相关规定和政策不具备法律效力隐性采访的禁区1.公民的隐私权不受隐性采访的伤害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和权利不受侵害;我国的《民法通则》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2.国家秘密不受隐性采访的伤害...    国家秘密包括国家的政治秘密、经济秘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