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75677
大小:3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23
《关于整组备课的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整组备课的思考鄂温克教研室刘庆玲“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材内容要简化头绪,加强整合。”这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我们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均以专题方式构建,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打破传统的单课教学模式,有机整合单元组内的教学资源,以期提质提效。一、梳理目标系统,弄清各级目标间的联系与衔接系统就是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整组备课我们可以先来了解相关的教学目标系统。1、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在阅读总体目标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
2、解能力。2、学段目标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这组课文属于第三学段,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有:“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巩固第二学段语文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要求。此外,还要求学会阅读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的文章。3、册目标本组课文在五年级下册,“册目标”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桥》为代表的第四组),发现语言表达特点,学习表达方法(写事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为代表的第二组;写人的《人物描写一组》为代表的第七组;写景状物的《威尼斯的小艇》为代表的第八组)。我们前后联系地看本
3、册目标。学生在上一学期学习五年级上册时的目标为:抓住说明性文章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鲸》为代表的的第三组);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钓鱼的启示》为代表的第四组)。至下学期,学生将继续学习的六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山中访友》为代表的第一组和《伯牙绝弦》为代表的第八组),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只有一个地球》为代表的第四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代表的第六组)。内容学期册目标代表单元(课文)五年级上抓住说明性文章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体会含义
4、深刻的句子《鲸》为代表的的第三组;《钓鱼的启示》为代表的第四组五年级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发现语言表达特点,学习表达方法;写人的、写景状物《桥》为代表的第四组写事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为代表的第二组;《人物描写一组》为代表的第七组;《威尼斯的小艇》为代表的第八组)。六年级上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山中访友》为代表的第一组和《伯牙绝弦》为代表的第八组;《只有一个地球》为代表的第四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代表的第六组只有在了解课程标准总目标的前提下,弄清各学段的阶段性目标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衔接,教师才能
5、了解自己的出发点,带领学生到达应到的目的地。为体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实现总体目标,教师要把握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还要循环往复、不断深入地落实一以贯之的目标。这对用好教材,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二、关注整组备课的单元目标,将课文目标具体化开始整组备课,教师首先要明确单元目标是什么。教师要带着组元目标读本组的几篇课文,弄清楚课文在落实组元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注意结合组元学习重点,设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组织每一课的教学内容。1、组元(单元)目标从哪里来?单元导读实际就是学习该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学习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它,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
6、向。2、上好单元导读课单元主题目标统领下的整合阅读,用一个议题,把单元中的几篇课文横向联系起来展开集体建构。整合阅读,使学生在一个相对大的范围内对文本进行感知和体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如何上好单元导读。教材分析:这个单元有四篇课文:《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围绕“爱护周围环境”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他人为保护环境所做
7、出的努力。教学目标:根据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和讨论式阅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意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四篇课文。思考:你认为它讲述的是关于什么的故事,为什么?把你的见解和体会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3)、比较阅读。这四篇课文你觉得有哪些相似处和不同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样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比较阅读中去发现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