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17943
大小:67.1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8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优质教案7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卢龙县刘田庄中学蒋永伟[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
2、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围绕国家“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重组或选取史料认识历代专制王朝采取的经济政策对中国后世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通过历代专制王朝的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更深刻理解当今国家经济政策对现今国家发展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今天我们复习一下《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与帝国的衰落》,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古代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推行过哪些典型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禁海或闭关锁国政策)在复习新课
3、前,我们先简单的回顾一下前两节复习的关于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部分内容。出示投影:《清明上河图》一段图片,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从这幅图片中你能看出什么有效信息?2、你认为驴背上驮的可能是什么?3、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1、商队之类等2、粮食、土特产品、钱、药材、手工业品、木炭等等3、说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商品经济逐渐深入农村,使农村的农业结构、种植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还说明农业的发展与商业密不可分,所以从理论上讲商品经的存在是对自然
4、经济的瓦解,从实践上来看,古代中国的商品经济其实是对农业经济的重要补充。下面我们首先就来看一下与商品经济密切相关的重农抑商政策。二、复习新课:(一)、重农抑商政策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示投影)题解:经济上重视农业发展,限制商业的发展;政治上重视农民,(士、农、工、商)鄙视商人,(汉高祖刘邦“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商人地位十分低下。(科举制可以为之佐证:宋以前隋唐时期罪犯与商人子弟不允许参加科考《李白即是一例:李白的身世:一是罪人之后,二是商人之子。想考进士,连门儿都没有
5、。你已经把我的资格都剥夺了,我还会奴颜婢膝地求你吗?天才李白绝不会这么干。他就说:你不让我考,我还看不起你进士考试呢!我不考科举,我就靠自我炒作,炒出大名来,让你皇帝老儿亲自把我请过去。这就是李白的情结。》,宋以后政策放宽,至明清抑商政策宽松到了极致,徽商地位变化既是证明〈官+商+学者〉。官僚政治逐渐商业化。)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放宽了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B)A.宋朝时期教育较以前更加普及B.宋朝时商业繁荣商人地位提髙C.宋
6、朝时“重文轻武”文官不足D.宋朝官职差遣分离需求官员多(09年浙江文综)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C)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2、确立:战国时期(出示投影)始于李悝,确立于商鞅变法3、原因:统治阶级出于什么动机推行重农抑商?(出示投影)“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一一《大清会典事例》据材料说出清朝重农抑商的原因,除此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①地少人多②
8、四民皆赖食于农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农产品是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安定;传统的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等。(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曰:“何必曰利,惟有仁义而已矣。”两圣之言为中国传统文化定下了基调。从此以后,“义利之辩”、“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思想的铁则。圣言即理,圣言即法,这一伦理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深重地影响了中国的古代法。)(二)、禁海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