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801163
大小:56.6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孕妇自然分娩中应用气囊仿生助产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孕妇自然分娩中应用气囊仿生助产的临床研究广元市旺苍县妇幼保健院四川广元628200【摘要】目的分析气囊仿牛助产模式对促进孕妇自然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接收的400例自然分娩孕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釆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400例孕妇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孕妇给予气囊仿牛助产模式,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临床助产模式,对比不同助产模式下两组孕妇各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等临床指标差异。结果经不同助产模式干预下,观察组孕妇各产程平均时间相比对照组孕妇明显缩短。且两组孕妇临床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等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
2、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自然分娩过程中,定向给予气囊仿生助产模式,可有效促进产妇宫缩,缩短各产程用时,发挥自然分娩促进作用的同时,改善孕妇分娩结局,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关键词】自然分娩;气囊助产;分娩结局;效果;观察现实中,孕妇自然分娩产程相对较长,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体力损耗相应较大,易产生宫缩乏力乃至产后出血情况,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结局,亟待临床合理选取助产方式支持孕妇自然分娩。气囊仿牛助产模式具体是采取仿生气囊充气达到产妇宫颈扩张目的,促使气囊同胎头大小相等,降低先露部分下降阻力,从而为孕妇顺利分娩创造良好先决条件⑴。木研究为进一步分析
3、气囊仿生助产的应用价值,定向纳入了我院妇产科2014年5月以来接受气囊仿生助产的200例孕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自然分娩气囊仿牛助产路径及效果实施了综合研究。同时为便于气囊仿牛助产效果观察,特选取了我院同期接受临床常规助产模式分娩的2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就两组孕妇分娩结局及预后情况给予了系统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接收的400例自然分娩孕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于产前定期接受常规产检,系统排除妊娠并发症及肝肾脏器功能异常产妇,均为单胎头位、骨盆外测量正常、无头盆不称情况
4、,均于知情同意前提下自愿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400例产妇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20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区间分布为21-32岁,平均(25.7±6.2)岁,孕周37~43周,平均(39.8±2.2)周,其中初产妇142例,经产妇58例。对照组产妇年龄区间分布为23-33岁,平均(26.2±5.9)岁,孕周38~42周,平均(39.7±2.5)周,其中初产妇149例,经产妇51例。两组孕妇年龄、孕周、产次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分娩助产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自然分娩助
5、产模式,产妇进入分娩期后,由责任助产士向产妇作产程注意事项指导。第一产程中,向产妇讲解产程持续吋间及腹痛原因,传授其正确呼吸技巧,以抚摸产妇前额等动作增强产妇心理安全感。同吋结合产妇宫缩特征、胎儿宫内情况,定向评估分娩风险,做好分娩风险应对准备。第二产程后,指导产妇于宫缩阶段保持腹部与盆底肌肉的一并用力,使产妇正确掌握分娩用力方法、技巧[2]。宫缩间歇期,由责任助产士引导产妇适当休息,避免产力消耗,以此确保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观察组患者于常规助产模式之上加用气囊仿生助产模式:引导产妇保持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选用全自动气囊仿生助产仪实施助产。扩张方法分为单扩法与双
6、扩法两种,胎膜早破孕妇应尽量采用单扩法。单扩法:当产妇宫口开大3-5cm吋,除胎膜早破孕妇外其余孕妇均给予人工破膜;阴道上段扩张2次,将无菌气囊仿生置于阴道上段并予以固定,然后向气囊仿生内缓慢充气,充气量达30kpa,促使气囊逐步扩张直径达到8cm,持续扩张吋间维持3-5min,保证宫颈扩张至5cm以上[3]。破膜后予以严密观察产妇羊水性质,确定是否存在羊水污染及实际污染程度,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对应处理。若岀现胎儿宫内窘迫、孕妇不愿继续试产情况时,则即刻中转剖宫产术。1.3指标观察观察两组产妇临床剖宫产率、产程吋间进展及产后出血、会阴侧切率等临床指标情况,同吋予以详细记
7、录,以便实施组间差异对比。1.4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18.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产程吋间进展情况对比本研究中两组产妇各产程进展情况对比可知:观察组200例产妇,第一产程平均用时(327.5±52.7)min,第二产程(26.2±10.3)min,第三产程(6.7±2.5)min,总产程(360.5±74.5)min;相比对照组产妇200例产妇,第一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