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96730
大小:56.9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乳腺癌组织中的pte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乳腺癌组织中的PTE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分析刘春艳1郭新建2(1青海省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病理科810005;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810000)【屮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6-021-02【摘要】冃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屮的PTE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法SP法检测70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其屮PCNA指数作为衡量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参数。结果PTEN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显著相关(P<0.05);PTEN的表达水平与腋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2、呈负相关(P<0.05),与ER水平和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P<0.05)o结论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PTE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关键词】乳腺癌PTENPCNA免疫组化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5岁・35岁乳腺癌发病大幅增加,至55岁・65岁为第二高峰,在一些大屮城市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或第二位[1]。与乳腺癌预后的有关因素除病期、病理类型、年龄及治疗方式方法Z外,乳腺癌标志物的检测可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对指导治疗、辅助诊断、判断预后均有重要意义[2]。PT
3、EN是具有磷酸酶功能的肿瘤抑制基因,在多种肿瘤屮均存在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肿瘤组织屮过度表达,是乳腺癌中常用的基因标志物Z—。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我院及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07年・2009年经病理确诊、并进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70例,均为女性,年龄为30岁・65岁,平均年龄47.3岁。术前均未行放、化疗。1.2试剂和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染色步骤及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均购于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取所有病理常规石蜡包埋乳腺癌组织标本,连续切片4张,一张行常规HE染色,另3张分别行PTE
4、N、PCN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对照为试剂盒自带的阳性片,阴性对照用PBS替代一抗制得。1.3结果判断PTEN免疫组化阳性产物呈棕黄色细颗粒状,定位于细胞浆;PCNA免疫组化阳性产物呈棕黄色细颗粒状,定位于细胞核。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2结果2.1PTEN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TEN表达水平与肿瘤人小、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及PR无相关性;但与乳腺癌组织ER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oER阳性者,PTEN高表达率为62.2%(22/32);而ER阴性者,PTEN表达率为30.4%(7/23);与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
5、P<0.05),术后生存&洋;5年者,表达率为64.3%(27/42);术后生存<5年者,表达率为20.0%(3/15);与腋下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V0.05),腋下淋巴结转移者,表达率为39.1%;而腋下淋巴结无转移者,表达率为72.3%;与远处转移呈负相关(PV0.05),有远处转移者,表达率为17.6%;而远处无转移者,表达率为70.2%。2.2PTEN表达与PCNA的关系,在PTEN低表达和高表达的患者中,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指数有明显差异(P<0・05)。3讨论PTEN基因是1997年发现的第一个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具有调控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转移等多
6、种生物学功能。突变或缺失及蛋白表达异常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或降低在乳腺癌患者中是常见的⑶。Depowski等⑷发现48%的乳腺癌患者PTEN的缺失表达。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级、临床无相关性,而与ER失表达、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PTEN基因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本组70例乳腺癌中PTEN低表达率为45.6%,我们认为乳腺癌中PTEN低表达病例,其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出现浸润和转移,预后不佳,PTEN可作为一个预后判断指标。PCNA是真核细胞DNA合成所必须的一种酸性核蛋白,今年研究证明⑸,它是DNA聚合酶的辅助蛋白之一,参与DNA合成并在细
7、胞周期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文献报道,在乳腺癌组织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6]。总之,PTEN和PCNA的表达相互影响,分析其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可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及辅助治疗,提高治愈率提供有效的指标。参考文献⑴武正炎.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岀版社,2001.350-362.[2]GimmO,PerrenA,WensLP,etabDifferentialnudearandcytop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