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96716
大小:54.8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如何在物理课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在物理课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充分地利用课本知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树立他们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名有较强思维能力的学生将来一定是大有作为,在十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总结,积累及新旧教材的对比,认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运用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逐步诱导运用启发式教学诱导学生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必须紧抓学生思路逐步诱导。如在"物质的比热容”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问:第一:1克水温度升高
2、1?C时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第二:将实验用仪器装置好,说明两套仪器是完全一样的,两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水和煤油。设问:若1克煤油温度升高1?C时吸收的热量也是4.2焦耳,那么加热相同的时间后水和煤油的温度相等吗?若不等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实验,结论由学生回答。第三:演示实验,加热相同时间后,让学生上讲台来读出两支温度计的读数。教师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讲解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进而给出比热容的定义。第四:让学生查阅比热容表,将砂石的比热容和水
3、的比热容进行比较。提问:质量相等的砂石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谁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比热容比的是什么?(比谁的吸热本领大)再提问:质量相等的砂石和水吸收相等的热量后谁的温度升高得多?比热容又比的是什么?(比谁的温度变化快)这样的步骤分明,层层分析,紧抓学生思路,步步诱导的培养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要领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利用激发式,质疑紧逼,造成主动一节物理课收效的大小,与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若课堂上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无论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是失败的。为了使学生能积极
4、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常采用激发式教学,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主动思维。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开课首先质疑,机械运动为什么是各种各样的?哪位同学能回答上来?然后演示,让小车从斜面上滑到光滑的桌面上,并用小彩旗标出小车最后停下的位置,再在桌面上铺上棉布。提问: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在棉布上停止运动的位置能超过小彩旗吗?学生回答后在演示,针对演示结果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表示肯定,再在桌面上铺上毛巾,同样先提问后演示,教师会发现举手回答的学生更多。演示完毕,再分组提问,为什么小车在三种粗糙的不同的表面上通过的
5、距离不相等?是开始的速度不一样吗?小车在哪种表面受到的阻力大?运动距离与受到的阻力大小有什么关系?若在桌面上铺上平板玻璃,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到平板玻璃上,小车通过的距离比上述的几次大还是小?对比学生在上述回答中的结果,表扬回答准确程度高的那一组,再让全体同学闭上眼想象:若桌面绝对光滑,小车的速度会减小吗?会停下吗?运动距离有多大?分别请三到四名学生回答想象的小车运动情况。这样通过演示并质疑紧逼,使学生在头脑中不停地产生“为什么这样”,进而达到"原来是这样”的目的。自然也就调动起了学生积极性,造成主动思维,增强他们
6、的求知欲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三、充分利用实验,鼓励参与,增强信心初中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学好物理必须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还要注意到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物理中的很多规律,都是课堂上先直观演示,再归纳总结给学生的。因此,成功的演示,会增强学生对教师教学信任感,引起他们对实验的强烈兴趣,增强他们直观思维的主动性。而学生实验,则是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用实验的手段总结验证重要的物理规律和独立解决问题。实验中学生感到是自主的,具有极高的动手动脑热情,较强的信心。因此,实验中老师切记不再以命令
7、的口吻要求学生“你该这样做,你该那样做”。发现学生有不正确的地方时,应用讨论、商量的语气“你看这样做是不是不对,是否该这样做”给予指点,学生就会感到完全会有能力独立完成实验,这样既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会把自主实验的热情带到课外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四、注意反馈,归纳总结,发散思维练习和习题解答,是直观反馈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是检验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直接手段。在例题和习题的讲解中,启发、引导学生掌握解答习题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有着巨大
8、的推进作用。在习题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要求学生注意掌握解题的步骤和环节,要求首先要仔细审题,弄清题意,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挖掘隐藏条件。对于一题有多解的,要求学生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法,运用反推法紧扣有关公式,即从公式中分析求某个量必须先知道哪些量,过程量有没有直接告诉,没有直接告诉的就用间接方法找出等。通过这种慎密严谨的推理,做到了环环相扣,步骤分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