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创设美氛围

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创设美氛围

ID:31786537

大小:56.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创设美氛围_第1页
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创设美氛围_第2页
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创设美氛围_第3页
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创设美氛围_第4页
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创设美氛围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创设美氛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语文诗歌教学中创设美氛围在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的文学性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作为一种最集中最精炼的文学样式,其教法应该如何拓展,更受到广大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这是众所周知的。白居易曾经在《与元九书》中写道:“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也就是说诗歌是通过以情感人来达到教育人的作用。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乎将情感美的一面尽量发挥,把丑的方面渐渐地压伏淘汰下去。而好的诗歌作品,

2、都是想象丰富、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对于中小学的学生在陶冶性灵、净化情感、磨砺节操、启迪思维上,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育人以美”、“育人以情”,是符合育人的规律的。“育人以德”、育人以智”是重要的,但如果离开了“育人以美”、“育人以情”,那么“德”和“智”都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把美育融会于诗歌教学之中,在教学生学会求知的过程中学会感受美、欣赏美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美的事业,单纯的知识传授不能造就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健全的国民。正如美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

3、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智力发展。”美的缺失,后患是无穷的。在诗歌教学中极力营造审美氛围,就是说要在整个诗歌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这是符合教育学原则的,也是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的。这样,可以将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娱悦学生的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触发其情思,一词一句能使学生感受其情趣,引起情感的共鸣。而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得到意味无穷的审美享受。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一首诗歌作品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用审美的心灵来感受,一首诗歌作品就是一个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无尽的宝藏!构成这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的每个领域、每个方

4、面、每个层次、每个环节,我们都能感受到美的温馨,寻觅到美的倩影。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就一向讲究美的意境,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意境既是诗人的创造,也可以通过欣赏者的想象和再创造呈现出来,造成听觉和视觉形象的效果。例如我在介绍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会让学生首先联想到中国书画作品,在装裱之前,孤零零的一幅画,就像一篇文章既没有开头又没有结尾一样,令人感到十分乏味,破坏了欣赏的兴趣,而一经装裱,上有天头,下有地头,四周有边缘,心里才踏实,感到舒舒服服。画还是那么一幅画

5、,字还是那么一些字,但它的美感效果却大大增强了。然后我会指出,白居易这首《忆江南》词,若说诗的主体,实际只有中间的两句,此前是叙述,其后是直白情感,这一前一后原本是无所谓诗意的,但中间的“画”却必须嵌在其中,不嵌在其中就丧失了这种美感了。主体画面“日出江花红胜火”写的是对朝阳照耀下江花的视觉感受,而“春来江水绿如蓝”写的是对初春江水的视觉感受。它们都是由色彩构成的,是用鲜红和深绿构成的,没有任何浑浊的颜色,没有红与绿之间的中间色彩。对比鲜明,构图单纯而明丽,是一幅色彩鲜艳的春景图。“红胜火”的色彩辅以花,辅以朝阳,不但在朝阳下江花的色彩

6、愈加艳丽,而且朝阳自身便是红光四射,红霞满天,给人以暖意、热力,加强了人对红胜火的感受。“绿如蓝”的色彩辅以江水,辅以“春来”,不但点明了初春的江水是描述的对象,而且“初春”、“江水”这两个意象的本身都会给人以清凉舒适的感觉,与“绿如蓝”的色彩感是协调一致的。我会强调,“红”到了给人灼热的感觉,可见其红之甚;“绿”的程度高到了接近“蓝”的程度,这是何等的绿呀!而视觉的感受同精神的感受总是融为一体的,'‘红胜火”唤起的是人的热情,它体现着在自然的强烈的生命力;“绿如蓝”则是一种宁静的色调,白居易用蓝伸展了绿,同时又补充了绿,升华了绿,把人

7、带入了一个纯净空灵的境界之中。至此,这样的色彩配合才真正发掘了春天的美,才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春天美的特征。教学中借助于丰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体验和潜在智慧的启迪,使学生的审美需求得以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的愉悦必然唤起其丰富的审美情感。这时,学生就很容易将自己的情感移入所感知的教育教学内容中形象上,从而加深了他们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在诗歌教学中创设审美的情境氛围,要以美、趣、智的特点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通常情况下,教学内容与学生既有时间距离,也有空间距离,加上教师枯燥无味的解释和灌输,更强化了这种距离感,致使学

8、生感到陌生遥远,很难激起学习的情绪。而若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情境的强化,使美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在教师语言提示、描绘、诱导的调节支配下,学生在移情和想象的作用下,就会变课文中“此情此景”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