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ID:31786246

大小:57.4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1页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2页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3页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辰红(河北唐县大洋乡中长店小学,河北唐县072350)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099-01摘要:小学数学教学要加强对学牛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一个不辩的理念。而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对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尝试: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二、合理想象、推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三、实施“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四、自述道理,培养学牛思维的准确性关键词:习题教学;培养;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还要培养学牛的能力,尤其是要培

2、养学牛的思维能力。习题教学是一项较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培养学牛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一、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一题多解主要指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启发诱导学牛得到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沟通解与解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出最佳解题方案,从而训练学牛思维的灵活性。例1、某班有学牛50人,势生是女生的2/3,女生有多少人?(1)用分数方法解:50÷(1+2/3)=30(人)(2)用方程方法解:X+2/3X=50??或X(1+2/3)=50X=30(3)用归一方法解:50÷(2+3)×3=30(人)(

3、4)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50×3/(3+2)=30(人)例2、某工厂计划10天制造200台机器,结果2天就完成了计划的25%。照这样计算,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有以下几种解法:(1)10—200÷(200×25%÷2)=2(天)(1)把计划产量看作“1”。A.10—1÷(25%÷2)=2(天)B.10-2×(1÷25%)=2(天)C.10-(1-25%)÷(25%÷2)-2=2(天)(2)把实际天数看作“1”。10-2÷25%=2(天)

4、这样,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做到大纲要求的“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解答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深化,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二、合理想象、推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条件,展开合理的想象、推理。例如:从“一-本书8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4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0%”三个条件中,可以想象出什么结果。经过思考后学

5、生提出:(1)从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可知小红第一天读书的页数;(2)从第一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小红第二天读的页数;(3)从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a・两天共看56页;b.还剩24页没看;c.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8页;d.第二天看的是第一天的3/4。(4)从以上三个条件可知:a两天共看45页;b.还剩24页没看;c.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8页;d.两天看的页数的比是4:3……o通过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锻炼;解题思路比以前活跃,化难为易的本领也逐步具备了。三、实施“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著名的科学家波普尔认为「'创造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

6、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服务者和合作伙伴,必须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积极思考和主动质疑习惯。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悬念,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使数学教学成为“问”数学、思考数学,以使学生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如教学“8加几”时,一个小朋友选择了用小棒摆8加5,老师启发其他学生给这个小朋友提问题。生“你为什么从5根里拿出2根放到8根里?”生2:“为什么要凑十?”生3:“为什么拿2根,不拿3根或者1根呢?”生4:“为什么你从5根里拿小棒和8凑十,不和右边的5根凑十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7、,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加以概括,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又如,教学“求最小公倍数”,生1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得到了12和18的最小公倍数后,生2提出:“为什么公有的质因数各取一个?”生3提出:“你为什么还要乘以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生3问题的难度比较大,也是关键性的问题。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次研究探讨,把36的质因数与12和18的质因数进行比较,学生凭借自己的认识,在教师的点拨下,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四、自述道理,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少数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处于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