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ID:31785887

大小:59.4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_第1页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_第2页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_第3页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_第4页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谈中考开放题的应考能力在平时的培养摘要:本文通过例析中考开放题的特点,结合课堂教学的实例,谈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牛的探索能力,从而提高学牛解决开放题的能力。关键词:开放;探索;课堂教学;应考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己成为中考试题命题设计的新特点,能为考牛提供较大思维空间的开放题被大量釆用。开放型试题具有内容的新颖性、形式的生动性、解法的发散性等特点。面对这一新题型,许多考牛仍然像以往的传统思维一样,容易走进思维的“死胡同

2、”。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怠。只有充分了解开放题的类型、特点,我们才能找到思维的钥匙,推开开放题的大门。笔者认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培养学牛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开阔性,才能让学生在应考中做到有备无患、轻装上阵。一、数学开放题的类型与特点所谓开放型探索题,就其开放形式来说,可分为以下四种:1.条件开放型此类题结论明确,探究使结论成立的条件。例1:已知AD是ΔABC的角平分线,E,F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连结DE,DFo在不再连结其他线段的前提下,要使四边形AEDF成为菱形

3、,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0(图1)简析:如图1,要使四边形AEDF是菱形,必须有AE=AF,∴AB=AC,则ΔABC是等腰三角形。此题可以填以下任何一种:DF//AB;DE//AC;AD⊥BC;∠B=∠C;AB=AC;D是BC的中点。2.结论开放型此类题在给定的条件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例2:如图2,AB是。0的直径,BD=OB,∠CAB=30oo请根据已知条件和所给图形,写出三个正确结论(除AO=OB外

4、)。(图2)简析:本题来源于课本,起点高于课本,主要考查和切线相关的定理。CD是O0的切线,CD2=DB?DA,∠ACB=90o,AB=2BC,BC=BC等等(答案不唯一,只要写出其中3个即可)。3•策略开放型此类问题思维策略和解题方法不唯一,要求考生根据所设条件和要求,寻求切合实际的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例3:某市对电话费作了调整,原市话费为每3分钟0.2元(不足3分钟按3分钟算)。调整后,前3分钟为0.2元,以后每分钟加收0.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设通话时•间

5、为x分钟时,调整前的话费为yl,调整后的话费为y2元。问:当xJl吋,请你设计三种通话方案(可以分几次拨打),所需话费为y3元,满足y3

6、作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简析:本例是条件开放,结论也开放,3个论断中2个论断作为条件,剩余一个论断则是结论,可以构造出3个命题:①②→③;①③→②;②③→①。经判断可得,前两个是正确的,最后一个是错误的,于是一个正确命题是:AB=AD,∠BAC=∠DAC→BC二DC或AB=AD,BC=DC→∠BAC二∠DAC。二、把开放题教学融入教学,在课堂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通过以上对开放型试题的分类及其特点的

7、研究,我们发现,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呈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解法上有创新性,需深入探索方可求解。学生除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外,平时还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因此,在平吋的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创设情境,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以下方法不妨-试:1•巧用教材,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举一反三,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师讲、学生听、模仿练的过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即使学会了某个定理,也只是

8、仿照性地掌握了,没有自主探索的过程,学生思维的开阔性、深刻性便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课本的习题、例题进行变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解多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阔性。女山⑴人教版几何第三册87页例1可改造成一道条件开放题:如图3,弦DC,EF的延长线交于一点P,割线PAB经过圆心0,请结合图形,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l=∠2o图3(2)人教版几何第三册119页例1可改编成一道结论开放题:如图4,PA,P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