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直观教学法例析吴佳莉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真武中学225265教平面几何第三章的“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首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图1的线路中,从点A到点E的最短路线是A→B→D→E,同学们说对不对?为什么?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了不约而同的回答声「'不对!”并且纷纷举手要求讲述理由。一位同学回答;因为“两点间线段最短”,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A→D→Eo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赞同。接着,我又提出如下问题:把最短路线问题放到三角形
2、ABD中来研究,反应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同学们能说出这个关系吗?同学们经过一番观察、思考,完成了教学中的一个直观过程,得到了答案:“三角形ABD中,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由于直观只能提供关于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或感性的认识经验,所以它是抽象科学知识的起点,是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之的开端,于是,我乂引导学生进行第二个直观过程。我拿出了三根铁棒,长分别为a=36cm,b=18cm,c=15cm,让学牛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黑板上演示,摆成一个三角形。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了,因为上来演示的同学无论怎样摆放这三根铁棒
3、,都不能构成三角形。此刻,我边演示边追问:a+b>c呀!为什么时候能构成三角形呢?请大家重新审视原先的概括“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小组议论开了,有的同学拿着自己的学习工具一一三角板,向小组里的同学边演示边说理:在A、D两点间,折线ABD(即AB+BD)>AD;在B、D两点间,折线BAD(即BA+AD)>BD;在A、B两点间,折线ADB(即AD+DB)>AB;有的同学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结合图形向同学讲解自己的思维结果,热烈非凡。我这一精心的设疑,使得同学在直观过程中明白了
4、原先的概括“失之过宽”,必须修正为“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从而深刻地理解了“任何”二字的意义。这吋,新课题的主要内容已成为同学们的思维成果。因而,我点明新课题,已水到渠成。我对学生说:这个结论,是以“两点间线段最短”为依据证得的,是我们今天的研究课题一一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如何用符号语言表达这个定理呢?”一个同学抢着举手冋答:(图2):a+b>co全班同学们的笑声使他马上又补充:b+c>a,a+c>bo全班同学又笑了。不过,这吋的笑声是肯定了他的回答,大家又一次地理解了
5、定理中“任何”二字。接着,我又利用直观材料a+b>c,b+c>a,a+c>b,引导同学根据不等式的移项法则,将定理的表达变形:观察变形后的结果,再用数学文字语言概括这一结果,从而得到了定理的推论: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等三边。最后,我又引导学生研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一、选择填空1.下列给出的四组线段中,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o(A)3,10,6(B)5,11,6(C)10,5,5(D)6,4,92•满足下列条件的三条线段a、b、c中,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a=m
6、+l,b=m+2,c=m+3(m>0);(B)a=b;c=2:3:5;(C)a=3,b=8,c=10;(D)2a,3a,5a-l(a≥l)o3•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20cm,另一边长12cm,则它的周长是。(A)52cm(B)44cm(C)52cm或44cm(D)在44cm和52cm之间4.在AABC中,若AB=3,DC=8,则。(A)AC>5;(A)AC<ll;(B)5<AC(D)AC二3或AC=8o二、已知(如图3);在AABC中,D是边AB±任意一点。求证:AB+AC
7、>DB+DC。个体对数学的认识从直观开始,但不能停留在直观水平上。由于直观的过分强烈的刺激,在抽象建立以后,如仍用直观来取代抽象水平上的思维,对认识的发展是不利的。因而完成了以上练习后,我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抽象概括。1•怎样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或其推论判断已知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运用定理时,只需用较短的两边之和与最大边比较;运用推论吋,只需用最大边与最小边的差去和第三边比较。2•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则第三边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已知的两边之差<第三边<已知的两边之和。由
8、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直观理解成原始的形象材料,认为只有图形、式子、实例、实物才是直观。直观与概括是相对的。数学具有逐步抽象的特征。此处概括的结果,可以成为彼处的直观材料。直观是有一定递进层次的。直观的层次性,反映了思维递进过程中不断获得进观支持的过程,既反映数学知识的结构,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弄清楚什么是该知识内容的直观,怎样去帮助学生观察和进行表象加工,怎样进行概括,怎样又把抽象转化为具体,在必要的时候,建立思维的直观形态,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积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