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69701
大小:55.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8
《挖掘生物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生物经验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挖掘生物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生物经验总结〜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如何体现学科教学的作用是值得探究的,下面就挖掘生物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谈谈个人的体会。1、挖掘新教材的德育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生物》教材中有关爱国主义的德育素材丰富
2、,若能充分利用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1、1利用小资料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新教材的第一册中有小资料28处,其中多处涉及我国古今生物科学的成就,这些成就就是一份爱国主义的好素材,充分利用起来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信心,立志为国争光的决心。女口,“我国古代在生物学方面的光辉成就”的小资料,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再如,小资料“我国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现了当代科学家的智慧及为世界科学所做出的贡献,进一步激励学生的热爱祖国、热爱科学。1、2利用新教材必修内容中的德育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中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
3、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新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笔者认为,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如,我国研制的生物工程乙肝疫苗在1992年投放市场,在预防乙型肝炎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课题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1989年转基因鲤鱼的培育;1993年我国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1995年抗虫基因棉花的培育成功等。我国科学家在生物学方面的众多成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3围绕新教材中研究性课题开展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性学习是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
4、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教学中,笔者抓住了新教材中提供的研究性课题“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明确了调查中要特别关注我国生物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看看祖国的生物科技发展情况,想想自己的努力方向,以报告会的形式总结自己的调查研究结果。通过这样的调查研究活动,促使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2、利用生物科学发现史,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一个生物科学发现史就是一个好的德育素材,它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判断和推理等全过程,是科学家的科学态度、严谨作风、勇于探索的结果。生物新教材第一册中有关生物科学发现
5、史有三处即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有助于学生理解酶、光合作用、生长素的相关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德育素材,对学生加强科学态度的教育,以此促使学生科学素质的进一步培养。3、引导学生阅读新教材中的“课外读”,渗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青年学生的大脑易接受非现实的东西,加之学习上竞争的压力,往往就可能使缺乏价值判断标准的青年出现精神空虚而走入歧途甚至误入邪教。因此,在教学时不可忽视学生积极的精神需求,教育学生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课外读是生物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它增加了教材知识的延展性和可读性,为学生开拓视野提供了素材。笔者
6、认为,应充分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阅读、分析并加以理解,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挖掘其内涵,渗透德育教育。女口,新教材第一册“植物性神经调节”强调的是植物性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及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关系;“探索大脑的奥秘”分析了人类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及科学家对大脑研究的成果的展望。这些素材不仅拓展了知识、增强了可读性而且体现了科学性,教学中对学生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防止误入歧途,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和理想。4、合理运用新教材相关知识,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新教材中的观念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中渗
7、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生物体本身以及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就存在着辨证唯物性。笔者认为,只要在教学时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就容易帮助学生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挖掘生物新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德育教育-生物经验总结4、1形成对立统一的观点。事物的发展始终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中,生物体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同样存在着对立统一性。女口,“生物的新陈代谢的同化、异化作用之间的关系”、“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等内容,都充分体现了对立与统一的关系,教学中只要合理运用、因势利导就能帮助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4、2形成内
8、、外因关系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对待事物的发展变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