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60538
大小:56.7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7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中语文教学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中语文教学探析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四条基本理念中,第三条中有这样一段话:"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自主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符合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对青年教师而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为了适应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自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培养技能,提高素质。本文就针对初中语文,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做了初步探讨。一、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为了让学生学好,必须让学生好学。”对于初中生而言,其自身情感的决定力远远大于其自身理智的控制力,所以,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要想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上尝试形式多样的学习情境,要努力让学生处于一个富有情趣的学习氛围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质疑,变“无意”为“有心”,唤起学生注意力并产生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状态。例如,在学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时,教师可
3、以“无心”地问一句:课文中叙述作者家庭背景的文字可以删去,因为这段文字的描述与课文的标题没有太大联系,不知各位同学有没有什么异议,我们随便讨论一下。这样能够点燃学生大脑里的思维火花,让他们各抒己见,有的学生举手同意,有的学生苦思冥想,有的互相探讨。这样的课堂氛围必定是教师希望看见的,在同学们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再作一个合理的解释:课文中家庭背景的描述是为了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氛围,与课文中凄惨、暗淡的感情基调一致,所以不能删去。这样一个貌似“无心”的问题,其实是教师"有意”要碰撞出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二、“无
4、为而教”,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育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深刻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收效甚微,关键在于没有朝着"无为而教”的目标去努力。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语文教师要改变"逐句讲解”和“精批细改”的陈旧方法,注重启发诱导,把学生真正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到“无为而教”,就初中语文阅读而言需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即课前预习、课内讨论和课外历练。(一)课前预习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5、预习过程中尽管学生不能将所有的问题全部弄懂,但最重要的是预习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能够自己动脑筋去想,去思考,去理解。课前学生独立预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的最佳手段,同时也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二)加强课内讨论课堂讨论是和课前预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预习的事情做完了,然后课上讨论,预习的对不对、充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从头到尾,这一切都是学生在起主导作用,教师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者,在一旁指导学生,最终教师负责纠正、补充和阐发。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预习阶段既加强了自己的读书能力,在课堂讨论之中又能得到切磋琢磨的实益,从而养
6、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语文教学不采取课前预习和课内讨论的方式,而是等到上课铃响了之后,学生才打开书本,丝毫不用动脑地听教师逐段讲解,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会得到一点开发,时间久了不但会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还会产生畏惧感。因此,课内讨论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是培养会自主学习的人才。(三)注重课外历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只有经过反复历练,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知识的技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对文章的细微曲折之处要进行反复吟
7、诵、反复阅读,在不知不觉中将深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课外历练要求学生拥有大量的阅读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的眼界。人们常说,当一个人学得越多时,到最后他就会感觉自己知道得越少,所以他又渴望去学得更多。因此,学生只有有了丰富的知识,才会更加勤奋地去探寻新的知识,才会主动地去要求掌握知识。三、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合作精神是决定他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有利于学生合作的素材,营造合作氛围,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培养合作精神及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讨论,一起合作解
8、决疑难,交流心得。当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