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痰定眩饮治疗内耳眩晕128例临床分析

导痰定眩饮治疗内耳眩晕128例临床分析

ID:31752619

大小:56.2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导痰定眩饮治疗内耳眩晕128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导痰定眩饮治疗内耳眩晕128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导痰定眩饮治疗内耳眩晕128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导痰定眩饮治疗内耳眩晕128例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导痰定眩饮治疗内耳眩晕12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导痰定眩饮治疗内耳眩晕128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导痰定眩饮对内耳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128例内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10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导痰定眩饮治疗,每日1剂。7天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0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75%,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检验pO.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盐酸氟桂嗪胶囊10mg,口服,每日

2、1次。1.2.2观察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导痰定眩饮。具体方药及剂量如下:车前子另包20g,杭菊花10g,法夏10g,白术15g,天麻10g,当归15g,红花10g,全蝎3g,泽泻15g,生姜6g,甘草6g。1.3疗效观察所有患者按疗程服药后,跟踪随访两年统计治疗效果。显效:眩晕及其他症状消失,或发作间歇期较治疗前延长2年以上;有效:眩晕减轻,发作间歇期较治疗前延长1年以上或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无效:复发次数或间歇期时间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

3、.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跟踪随访两年后将收集的数据整理,观察组显效及有效病例均较对照组多,且总有效率超过对照组。经卡方检验x2=4.6938,p=0.0303,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lo3讨论现代医学认为内耳眩晕症的基本病理改变为内耳血管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膜迷路积水、蜗管及球状囊膨大[4]。临床研究发现内分泌失调、维生素缺乏、精神状态变化等均可引起自主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内耳迷路积水,刺激耳蜗以及前庭感受器官,产生耳鸣、耳聋、眩晕等症状[5]。由于内耳血管障碍是本病主因,故改善微循环药物如

4、氟桂嗪对缓解内耳眩晕症有效[6]。然而使用氟桂嗪副作用大,且容易在短期内复发。从中医角度看眼前阵阵发黑为眩,头时时运转为晕,二者并见为眩晕[7],顾内耳眩晕症可归属于中医“眩晕”范畴[8]。张景岳认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兼火兼痰,十中之一二耳”,故有“无虚不作眩”之说;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另外本病发作时,以实证为主,故本病病位在肝、脾,病性为"本虚标实”[9]。女子以肝为本,且多郁,郁则化火,暗耗肝阴,风阳升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故临床上眩晕以女性多见[10]O在金元时期,朱丹溪则提出“无

5、痰不作眩”之说,究其原因系肝阴不足,导致肝风内动,并与痰、瘀、饮互结所致。“风”、“痰”、“虚”、“瘀”互为因果,故笔者以车前子利水,法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止呕,白术健脾渗湿、补土胜水,泽泻泻水气使湿有出路,杭菊花平抑肝阳,天麻平肝潜阳,当归补血调肝,红花活血化瘀,全蝎活血通络、息风,生姜解半夏之毒,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兼顾风”、“痰”、“虚”、"瘀”,以息风化痰、活血化瘀为主缓急,辅以健脾补肾治本,彰显中医治疗“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顾”的治疗理念。笔者利用导痰定眩饮治疗内耳眩晕症较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前景广

6、阔,具有可推广性。参考文献[1]樊小平,涤痰定眩汤治疗内耳眩晕症3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24(1):22-28.[2]崔云江,导痰定眩饮联合西药治疗内耳眩晕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91-92.[3]何亚,中西医结合治疗156例内耳眩晕的疗效[J].求医问药,2012,10(7):586.[4]李章林.中医治疗眩晕6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3:3-4.[1]赵继文,杜世全,侯朝福,旋覆代赭石汤治疗内耳眩晕症1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

7、0(8):79.[2]赵莹,袁柏欣,谷艳,徐彦华,于春荣,内耳眩晕病4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3-34.[3]赵曙光,张杰•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耳眩晕病41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5):138-139.[4]陈瑜,半夏白术天麻汤和泽泻饮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50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2(14):889-992.[5]陈永根,五苓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内耳眩晕症36例[J]•求医问药,2012,10(9):273.[6]罗中勇,中西医结合治疗内耳眩晕病急性发作

8、30例[J]•四川中医,2012,30(07):75-7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