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反思

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反思

ID:31735250

大小:53.6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反思_第1页
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反思_第2页
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反思_第3页
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反思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中职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实施人文教育。文章从强调人文性的同时,不可忽略工具性;追求课堂活跃的同时,不可忽略文本教育;注重讨论探究的同时,不可忽略背诵积累;强调学生自主的同时,不可忽略教师的约束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关键词:中职语文;人文教育;反思人文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养的教育。在中职教育中,语文教学正是承载人文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新课改实施以来,随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令人振奋和欣

2、喜的变化。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重视了人文教育,但面对中职学生语言文字基础不够扎实、文化水平较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现状,却也需要关注与反思以下几个问题。一、强调人文性的同时,不可忽略工具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始终应是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当我们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注入语文课堂,在充分发挥人文性,挖掘语文人文精神的同时,对听、说、读、写的训练还是不能忽略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和创新,而不是听、说、读、写之外的花花样样。”因此,在注重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

3、不能削弱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一味地强调人文性,而忽略工具性,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和语感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只有真正做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才能收获更加精彩的语文教学。二、追求课堂活跃的同时,不可忽略文本教育活泼的课堂形式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最终目标,我们应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高效率地进行思考、练习,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看了许多以活动为主的语文课,也听了许多花样百出的语文课,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的确让课堂有了生机活力,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空前的高涨。然而,发

4、现课堂是活跃了,可是学生在语文学习问题研究上,却并不能静下心来读课文。如此本末倒置势必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如果说,多样的形式能够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那么,多样的形式是否也会影响学习和阅读的习惯,而变得心绪浮躁呢?笔者认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只能在形式上下功夫,却不能在文本上下功夫,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研读文本,那么,我们就会偏离新课程标准的方向。语文学习以“读进去”作为基础,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三、注重讨论探究的同时,不可忽略背诵积累新课标也是重视背诵的。熟读背诵是语

5、文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教育部考试中心认为,背诵是语文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增加语文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永恒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而语文学习是难以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逐渐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形式。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更谈不上良好语感的培养,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就学不好语文。实践证明,积累过程中最重要的形式便是背诵,尤其是古诗文要加强背诵。四、强调学生自主的同时,不可忽略教师的约束开放的课堂、灵动的教学,学生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确实能充分地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因

6、为课堂充满生机,令人振奋,但实践证明,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尤其是交给中职学生,更会出现不愿意看到的场面:学生的自主活动越来越多,教师的讲授却越来越少。学生的讨论缺乏主题,课堂内变得乱哄哄,更甚至于有学生见机吹牛侃大山。开放无度,天马行空,语文教学中要实施人文教育又从何谈起呢?所以,教师还不能淡化出场,要有必要的约束与指引。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内涵也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只有学校校风正,管理严格,教师教育教学得法,家长通力支持配合,这样才能改善中职学生人文素质不高、

7、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不够乐观的状况。中职学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在不放松基础教学,进行语言的积累、语感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等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同时,真正把人文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人文教育的感召下,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修养,从而达到全面发展。(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