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34432
大小:54.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中药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300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300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给药治疗腹泻病的疗效。方法:收治确诊为小儿腹泻病的患儿400例,随机分为经皮给药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100例),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经皮给药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病具有安全、无痛苦,疗效显著等优点,并能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关键词小儿腹泻中药经皮给药辅助治疗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184小儿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其病情变化快,病因多,是儿科
2、多发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尤其对婴幼儿危害性更大。近年来,为了减少小儿腹泻病并发症,促使患儿早日康复,应用经皮给药方法佐治小儿腹泻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8年11月收治符合小儿腹泻病诊断标准的患儿400例,诊断标准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进行[1]。其中男235例,女165例;年龄6个月〜5岁。4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100例)。均于发病24小时内就诊,并常规做粪常规检验。治疗组300例中,男182例,女118例;年龄6月〜1岁者240例,1〜5岁者60例;腹泻7〜
3、10次者230例,10次以上者70例;轻度脱水者80例,中度脱水者10例;呕吐者30例;发热者45例;血白细胞10X109/L者70例;大便稀糊样180例,水样120例;大便镜检阴性160例,脂肪滴70例,偶见白细胞者70例。对照组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6个月〜1岁者68例,1〜5岁者32例;腹泻8〜10次者70例,10次以上者30例;轻度脱水者54例,中度脱水者6例;呕吐者30例;发热者23例;血白细胞10X109/L者11例;大便稀糊状82例,稀水样18例;大便镜检阴性者45例,脂肪滴20例,偶见白细胞者35例。治疗方法:治疗组均采用中药贴
4、片(由黄连、黄柏、陈皮、香泽泻等中药有效成分制成贴片)通过治疗仪经皮给药,取神阙和关元穴,温度37〜39°C,电流强度6〜8mA,每次治疗30分钟,治疗后药片穴位保留12小时。对于有中度脱水者加口服补液盐。本组300例患者均未采用其他抗病毒或抗生素药物,未静脉输注液体。对照组采用静脉输液及口服药物等方法综合治疗。两组病例发热者均给予相同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大便性状及次数变化情况。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72小时粪便性状及次数渐转正常,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72小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改善;③无效:72小时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未改善,甚
5、或恶化。结果治疗组300例,显效260例,有效3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100例,显效40例,有效36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76.0%。讨论中药经皮给药治疗技术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皮肤表面使中药以恒定的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局部的或全身的治疗作用。药物进入血液后,改善肠道血液循环,促进损伤肠壁微绒毛再生。此治疗方法避免了静脉给药的痛苦及药物通过肝脏的首过效应,作用持久,并且简化了治疗过程,易于被患儿接受。本组病例均选取了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在粪便性状及大便次数、住院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
6、结果显示,经皮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病在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静脉给药不配合的患儿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方法。该疗法简便,费用低廉(每次10元),患儿家长易接受。根据观察结果,认为在治疗非感染性腹泻或感染性腹泻恢复期的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9-129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