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心理研究及对策探究

中学生写作心理研究及对策探究

ID:31734045

大小:59.2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7

中学生写作心理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1页
中学生写作心理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2页
中学生写作心理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3页
中学生写作心理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4页
中学生写作心理研究及对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写作心理研究及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生写作心理研究及对策探究《语文》乃是一门基础学科,起工具性作用,学习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和意识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形成书面文字,这就是作文。古往今来,人们对作文就比较重视,古人一篇文章定前程,现在,语言试卷上也加大了作文分的比重,将近占到试卷分值的一半,作文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现代中学生的写作状况如何呢?他们写作时心理又到底怎样呢?最近我在我校的初一年级的271名学生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表1喜欢作文喜欢其它学科69人202人25.46%74.54%表2喜欢作文怕作文无话可说写不好而怕不感兴趣

2、而怕58人69人81人63人21.40%25.46%29.89%23.25%由表1可见当代中学生写作状况不容乐观,喜欢其它学科的人数远远大于喜欢作文的人数,不喜欢,还能谈得上写好作文吗?表2显示了当前中学生写作的心理,也就是为什么不喜欢作文,那就是一个"怕”字,他们作文时不是无话可说可产生“怕”,写不好产生“怕”,就是不感兴趣产生“怕”,“怕”,字当头,什么事想办好,可就不那么容易了。以上反映的问题其实广大教育工作者也大都认识到了,他们也都相应地采取了诸如组织作文竞赛、作文讲座等活动,以期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可学生的总体作文水平仍然

3、没多大提高。那么,为什么社会、家庭、学校都下了那么大的功夫而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会徘徊不前呢?究竟中学生写作时的心理是怎样的呢?我们又该如何针对这些心理作出相应的对策呢?现在,我们就来谈谈中学生这种写作时的“怕”的心理。“怕”这种写作心理,是当前中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怕”字当头,望“作文”兴叹。每次一提到写作文或一看到作文就愁眉不展,虽然急得抓耳挠腮但还是无济于事。因此,在中学生中常能听到这么一句顺口溜:“作文、作文、急得头疼”,这也正体现出他们作文时的害怕心理,也正是这心理,使很多中学生写不出,也更谈不上写好文章,因为他们丧失了写

4、作的激情。这种写作时"怕”的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对作文不感兴趣而"怕”。本来,中学时代最富诗情画意,因为他们有人生的远大理想,有五彩斑斓的中学生活且富于幻想,是个多梦的季节。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却疲于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学校就是家,除了上课,就是作业,这样的生活就连大人也会厌倦,更何况是处于花季的中学生,缺少了活动、缺少了观察、缺少了亲身体验,也就失去了创作的激情。于是他们的作文也只是为写而写,为作而作,东拉西扯,东拼西凑,这样写出的文章恐怕连他们自己也不满意,老师就更不用说了,常此一往,能不怕作文吗?另外,考试的指挥棒

5、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也导致了学生们不感兴趣而怕的心理。很多教师都有一个态度:即考什么练什么,绝不做无用之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之失去了创作激情,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的厌倦、痛苦和无奈,不怕也“怪”呢!其二: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而“怕”。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胸中无物,自然是写不出优秀之作,“怕”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当今社会,网络文化强大的消遣娱乐功能,地摊文学的泛滥导致部分学生阅读内容低俗化,再加上课业负担的沉重,使学生无暇他顾,缺少了生活的丰厚积累最终导致胸中无

6、物之局面,于是乎,每每拿起作文要么编个故事,要么造个事例,常此以往,他们总有造不出或编烦之时,那时,留下的恐怕只是心理对作文的厌烦与恐惧。其三:写不好文章而“怕”。造成中学生这种心理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阅读源的影响使学生作文模式化。前面说过,现在的中学生过得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有些家长甚至切断了孩子看电视、杂志的时间,于是他们阅读的内容只是来自课本、作文选等,而学生(包括教师、家长)也普遍认为这些文章都是文章中的经典之作,并鼓励其模仿。这样以来,学生的思维就受制这些仅有的篇章上,其个性化的作文却被抑制了。失去了个性的文章,只能

7、让人感觉似是而非,似曾相识,肯定写不出真情实感来,因此,作文没有新意也纯属正常了。其次,丧失诗心,思维僵滞。本来中学生是极富幻想的,因为他们的生活本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学者谢冕撰写的《我的梦幻年代》就富有深情地绘出了他那温馨而又极富诗情的少年时代。哲学家周国平的《发现时代》也罗列了“书的发现”、"性的发现”、'‘死的发现”、“我的发现”等等。但现在的中学生几乎与世隔绝,日复一日的题海战术,使他们疲于应付任务,有限的书籍、报刊使其不能尽情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俗话说“见多识广”,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句,朱熹也说过:“问渠

8、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也就丧失了创作的诗意,思维也会僵滞,自然是写不出丰富有新意的文章。最后:教师在作文指导和讲评中出现的误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往往只要求学生如何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安排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