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物种起源》绪论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5)

511《物种起源》绪论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5)

ID:31701205

大小:56.7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511《物种起源》绪论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511《物种起源》绪论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511《物种起源》绪论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资源描述:

《511《物种起源》绪论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5.1.1《物种起源》绪论共2课时第2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5)教学目的:一、学习达尔文为科学而不懈努力,严谨求实的精神。二、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训练学生筛选各种信息的能力,使筛选信息迅速、准确的要求落到实处。三、深刻领会一些词句在文章中的表意功能。教学重点:整体把握,筛选局部信息。教学难点:分析长句,对长句中一些词语的作用进行挖掘、归纳。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的:通过对文屮一些长句的分析,训练学生发现句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进而达到对句子的深入理解.教学步骤:一、明确本课学习重点,检查作业情况:课后二、三、四题.二、关于长句及长句的分析:长句:容量大,信息丰富,显得庄重的句子,有

2、时是单句,有时是复句。适用于详尽地叙述事物或严密地阐述道理,多用于书而语,特别是科技文和政论文。长句的分析:首先要注意寻找主干(主、谓、宾),剔除枝叶(定、状、补)或分清各分句间的层次关系(偏正、并列、转折等),以达到对句子大意的把握;其次要注意“枝叶”在句中的作用,它们往往在程序、时间、范圉、条件、数量、位置等方面对句子主干进行限制,从而使长句严密而周到,很多时候,“枝叶”在句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去掉它们会使句意大变。三、从文中选出几个长句,分别运用找主干法和划分层次法进行分析:1.我曾以博物学者的资格参加贝格尔号巡洋舰的环球远航,在南美洲看到的关于生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在生物与古

3、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明确:一二句并列关系,二句是个单句,主语“关系”。2.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明确:一个长单句,主语从开头到条件,是一个句子来充当一个成分。3.这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但是如果不能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仍然是难以令人满意。明确:一个复句,第一层在“根据”后边,转折关系;第二层在“仍然”前面,假设关系。教师归纳:用这两种方法,主要是从主体上把握句意,而对句中细微之处的分析则必须注意句屮关键词语的表意功能。四、从信息筛

4、选、挖掘的角度对下列长句进行讨论分析:1.在1837年我就想到,如果耐心搜集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引导学生筛选出相应的词语:写作前三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搜集、整理、研究;搜集过程中的关键:耐心、全面(各种)说明估计的谨慎:也许、一些2.我虽然力求审慎,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但是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提问:作者既然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为什么还会有错误出现?明确:“力求”二字不可忽视,它对后文起了限制作用,是“极力追求”的意思,它在句中一直修饰到“使一切能根据正确的证据”,所以会有错误出现。3.又如腮寄生,它生长在某儿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

5、鸟类传布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化,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这种寄生植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几种生物的关系,必然也同样是不合理的。对本句的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以潮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Z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理解的。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生物Z间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寄生就是一个例证。C.若只以外部环境,植物习性的影响以及它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植物的榭寄生的构造和相互关系,必然是不合理的。D.在研究榭寄生时,往往同研允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不能

6、做出合理的解释。明确:B正确。A中“又难以解释的”在原句中找不到对应点,原句主要是“仅仅以……来解释……,必然也是不合理的。”C与原文的不同是把原文中的“或”变成了顿号,使原有的选择关系变为并列关系。D的错误与A同,程度还甚于A,故不对。4.我们处理一个问题,必须把两方面的事实和证据,加以详细叙述和比较,然后才能得到完善的结果,但是这里所不能办到的。提问:句中“事实”与“证据”两词能否去掉一个?明确:不能。因为事实是指一般的感性材料,而“证据”是指材料屮足以反映事物本质的例子,两个词联用,体现了作者的周密。提问;“叙述”和“比较”两个词能否去掉一个?明确:不能。前者能使人了解得比较全面

7、、具体,但还不能表现本质;后者能使人鉴别感性材料,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以掌握事物的本质,体现了作者的严谨。1.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提问:把本句屮的“线索”换成“证据”会有什么不同效果?明确:因为本句中有“还不够完备”的话,所以作者只说“提供线索”,说明作者是实事求是地估价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果换成“证据”,句意就变成了可以提供带规律性、能反映事物本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