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81734
大小:55.4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浅谈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陈同安河南省固始县慈济高中465200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牛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牛阅读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培根说过:“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因此要提高学牛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牛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木性的变化。
2、研究性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提高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阅读创造力等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它能使教学中固有的师生“传承”教学模式得以根木性的改造,让学牛从令人几近窒息的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来,时刻保持较好的学习动机,让学牛在阅读中充分融入自我、张扬个性、读活作品、品出境界。一、大量收集、缜慎“编码”一一培养分析综合能力以《失街亭》为例,马谡自以为是、纸上谈兵,导致街亭失守,可谓是“街亭失,大势去”。那么造成这个结局的原因何在呢?学生通过对文木的研读,就可找到以下信息:马谡据守街亭、王平相助,高翔屯兵街亭东
3、北,魏延屯兵街亭之右,赵云、邓芝布疑兵,诸葛亮自出斜谷。马谡违令,山上扎寨,受围;马谡夺荒而逃,王平增援受阻;魏延及时增援,遭魏方重兵埋伏;王平引兵援延,王平魏延与高翔夜袭魏营,乂遭埋伏;列柳城失陷,退守阳平关。在理出这些信息后,学生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就可以得到“战前部署可谓步步为营,而战争过程却处处被动”这个结论,继而在此基础上再分析失街亭究竟是谁之过。这样学牛对“失街亭,孰之过”这个话题的分析就会有理有据,而不至于泛泛而谈。网络交互性为阅读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并尊重每一个独立个体的
4、发言权。这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的局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二、沿波讨源、披文入情一一培养鉴赏能力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学生初读沈从文的《边城》后,可能对小说“田园诗”的特点只有一个朦胧的感觉,但是通过研究性阅读,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通过对沈从文小说的拓展性、延伸性阅读,就可以对小说中刻画的独特而美丽的景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美感享受,能体会到小说中所流露出的一种顺乎自然
5、的人生,感悟到闪烁着正直朴素的人性美,体会到一种深藏在湘西边远山乡底层人们之中的良知和明慧。研究性学习正是打开传统阅读教学的桎梏、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最好的途径。三、求同求异、以点带面一一培养迁移能力“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方法之一。在新教材的教法研讨中,比较阅读是经常被提及的一种教法。文本解读中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作品、作家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确定了事物间的异同,还要深入地解释这种异与同。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使比较不流于肤浅,达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目的。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6、与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同样以生命为主题的两篇散文。史铁生对生死的豁达是基于“生和死是不可抗逆的自然规律”的观念,显然是受到了道家生死观的影响;托尔斯泰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渴望过的是苦行僧般朴素的生活,死能和土地结合,在自然中寻求灵魂的安宁。通过对这两篇文章围绕生命主题的比较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生之可贵、生之美丽,加深对生命的感悟,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中西生命文化的不同,了解汉民族和俄罗斯民族的精华。四、大胆质疑、挑战权威一一培养创新能力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宋濂就强调自己除了“遍观群
7、书”,就是向名师“援疑质理”。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提问这i程序,这只是教法,而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学生如何质疑,大胆地支持学生提出问题,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则是突出了学法的指导。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善于创新。例如阅读《失街亭》,传统的观点是马谡自以为是,不听诸葛亮的再三告诫,不听王平的劝说,一意孤行,导致了战争的失利。面对这个传统的、正统的
8、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查寻资料,在充分了解历史事件、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仔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以为权威是不可侵犯的,不要人云亦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就不能自成一说呢?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陶行知语)的信念和决心。总之,如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创新,我们的教学就能从单一的掌握知识进入培养创造力的阶段。在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