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关系临床探究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关系临床探究

ID:31669660

大小:66.4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6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关系临床探究_第1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关系临床探究_第2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关系临床探究_第3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关系临床探究_第4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关系临床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关系临床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和预后关系临床探究【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围手术期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以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GOS评分为预后评价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12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与预后相关的各项指标分别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夹闭或栓塞)125例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中的颅内再次出血(P=0.000)、症状性脑血管痉挛(P=0.001)和脑积水(P二0.035)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内再次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是预

2、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防治,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中并发症;预后【中图分类号】R91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88-01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和一般的内科并发症,总体发病率为30〜70%[l]o通过分析aSAH手术期并发症与其预后的关系,探讨aSAH预后的独立因素及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

3、5月至2011年5月间共收治的125例aSAH患者,入选标准:(1)诊断为SAH;(2)均经过头颅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和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颅内动脉瘤诊断;(3)均经手术治疗(夹闭或栓塞),其中开颅夹闭99例、血管内栓塞26例。所有125例患者中,男49例(39.2%),女76例(60.8%),男:女=1:1.6,年龄10〜82岁,平均50.5±12.3岁。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为:I级:26例,II级:78例,III级:16例,IV级:4例,V

4、级:1例。2、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125例aSAH患者的性别、年龄、动脉瘤直径、入院时Hunt-Hess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动脉瘤有无破裂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中的颅内再次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脑积水、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等资料;同时以出院后6个月的G0S评分为预后判断标准,收集相应的随访资料。结果1、并发症本组共55例患者出现不同的并发症(表1),发生率为44%,其中17例患者同时具有至少2种并发症。在所有围手术期并发症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23例(18.4%),再次颅内出血12例(9.6%

5、);脑积水13例(10.4%),各种感染共13例(10.4%),认知功能障碍共17例(13.6%)o经过积极治疗后,其中30例(54.5%)预后良好,但仍有25例严重残疾或死亡,预后不良率高达45.5%o2、统计分析首先对患者性别、动脉瘤直径、入院时Hunt-Hess分级、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动脉瘤有无破裂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中的颅内再次出血、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脑积水、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等与预后用卡方检验做单因素分析,对患者年龄与预后用t检验做单因素分析(P=0.956),以上结果中,具有统计

6、学意义的有7项:动脉瘤直径(P=0.014)、入院时Hunt-Hess分级(P=0.011)、术前Hunt-Hess分级(P=0.000)、症状性脑血管痉挛(P=0.000)、颅内再次出血(P=0.000)、脑积水(P=0.006)和各类感染(P=0.038)(表2)o再对以上7项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H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中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P=0.001)、颅内再次出血(P=0.000)以及脑积水(P=0.035)是aSAH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讨论1、症状性

7、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现在被认为是aSAH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0〜70%,—部分可发展成为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为20〜30%[2]o研究证明[3,4],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和脑池内发生纤溶,各种血管活性物质被释放出来,引起血管痉挛。另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氧合血红蛋白对于动脉管壁的平滑肌具有直接的致痉挛作用,以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脑缺血[5]。正常脑血流量(CBF)为50-55ml/(100g•min),当CBF下降至20ml/(100g-min)以下时,可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6]。本组研究中

8、,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P=0.001,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治疗措施,现仍存在争议[1,7,8]。治疗选择主要为改善血流动力学、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血管内治疗,其它还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亚低温和巴比妥昏迷等疗法[9-13]o但是,目前仅有口服尼莫地平(60mg,1次/4小时)治疗aSAH得到公认[10]。此外,蛛网膜下腔的积血是引发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