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68051
大小:56.4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方式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方式的思考光山县寨河一中谢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成为数学课改的主旋律,贯注了新课标理念的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方式脱颖而出。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牛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以学牛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的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为学牛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强调师牛互动、教学相长的一种崭新的模式。一、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的可行性。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牛发展为
2、木,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养。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牛的认知工具,可以最大限度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使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任务驱动,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牛置身
3、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有关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交流、个别辅导、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等环节中,使教学任务逐一得到落实。例如:在数的分类、四边形的分类、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小结等内容都可以编制带有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这特别适宜于学生自我复习。二、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初中数学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设置为: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4、→交流心得、整合思路→拓展引中、反思总结。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创设现实问题或虚拟情景,其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明确数学实验的重点。如用飞机模型引入角平分线教学、用飘舞的风筝引入轴对称概念的教学;又如两军打仗伤亡情况引入正负数问题,“头尾问题”引入平方差公式等,这些情景的创设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但它不是盲目的,它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置的,学生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进而激发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2.发现问题、提岀问题:我们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在任务驱动下进行
5、的,学生被看作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这个目的性来源于学生的发现和教师的引导,情景导入中教师为学生留下了许多探究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导下,学生要通过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的要点。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想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探究的前提、基础,学生主要是观察试验,体会变化,自主参入,发现规律,给予学生自由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发
6、现知识的内涵或规律形成的原理。学生在交互中经过独立思考获得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构思,独立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检验构思是否科学,找出不足。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调整方法与路径。4•交流心得、整合思路:学生将探索获得的处理问题的结论与学习伙伴进行讨论,质疑辨析。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允许标新立异,交流完成后,教师可以把各种思维方案通过梳理后清晰而生动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去伪存真,筛选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
7、知识的生成过程。5.拓展引申、反思总结: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后,还要要求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讨论问题解决过程中所用的数学方法。这吋,教师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通过图形的变换、条件的变化等处理方法的比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真正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应注
8、意的问题。1•明确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上好一堂课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探索知识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达到这种效果的最好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人一旦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求知的精神力量,甚至可以达到为此废寝忘食的地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这种“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的设问,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很快地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