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67796
大小:56.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6
《创新型人才培养思索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型人才培养思索和对策摘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归根结底靠创新、靠知识、靠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水平大学建设根本任务。我校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中,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在招生规模扩大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加大创新科研项目资助投入,积极推进国内外合作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思考与对策引言大学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特别是重点大学目前正在按照国家的要求,在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征途上迈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着重要的
2、责任与使命,要使大学成为知识创新的发源地,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创新原则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因此,其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大学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大框架下,有机地将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方法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建立在各个高校自身条件的基础之上的,又能够被借鉴,使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体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里仅指大学阶段。体现在教学计划上,应考虑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素质要求、教学方法、管理机制、激
3、励措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体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鼓励创新、全面发展”等原则。所谓加强基础,就是要特别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和形成;注重实践就是要通过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参与设计研究试验生产等实践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与分析判断的能力、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及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等;在培养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大学学习阶段的思维是最活跃的,又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方法,要创造条件,开展有益的活动,如开放实验室、开展科技竞赛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
4、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此外,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多样化培养,不尚空谈,踏实刻苦,促进人才的综合全面发展。二、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我国的高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结合高校的自身条件、服务面向与办学特色,设置了相应的培养体系与相关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科学与人文、教学与研究、道德与才能的结合,严格实施培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然而,纵观其培养过程和现状,仍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育评价观念单一陈旧。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仍然习惯于以掌握知识的多少,尤其是分数
5、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多途径评价体系,从而导致了易于量化、易于考核的能得到及时评价,难于量化、难于给分的项目得不到评价。二是在学科专业方面,习惯以专业面向做牵引,设置培养方案,构筑课程体系,表面看虽完整,但过于强调专业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形成了过窄、过深的专业体系。三是在教学方法方面,仍以学生接受性学习为主,虽然也穿插一些启发式教学方法,但知识传递的方法仍较单一。四是在实践教学方面,验证性演示型实验偏多,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不足,未能达到让学生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我实现,更没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五是在文化氛围方面,
6、缺乏以敢于创新为荣的氛围,缺乏提倡敢于冒险、宽容失败、科学严谨的学术风气。三、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要使高校的创新型人才辈出,就必须树立先进的理念,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创新平台与条件,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教育体系。要以先进理念为先导,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各高校都应树立的办学理念。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要鼓励教师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敢于创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师生教学相长、积极探索、共谋创新的生
7、动局面,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建立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和开拓创新的能力。要积极探索和实施创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遵循其教育规律,要注意课内与课外创新教育的结合,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传授与启发的结合,注意打牢基础与敢于创新的结合,注意个性培养与团队协作的结合。注重条件建设,完善相关制度,首先,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师的视野与作风,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站在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去研究就会打破常规、取得突破,而这些能取得学术成就的师资队伍必然是一支素质精良、学术水平高、协作精神强的团队,要努力建
8、设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次,要在创新平台与条件的建设方面下工夫。建设可供学生自主设计与实验的各类实验室,提供探索与研究的环境,让学生能适时把理想火花变成实践硕果。建设良好氛围,促进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既需要指导与引导,更需要氛围的感染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