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ID:31641960

大小:147.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1-16

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的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3.第Ⅱ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2、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人将夏、商、周三代易姓受命的变革原因归结为“德”,认为夏、商亡于“不敬厥德”,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该做法A.解释了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B.反映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C.有助于统治阶级的自我约束D.形成了亲疏有别的等级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特点。根据题意可知,周人将夏商周改朝换代的原因归结为德政,与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因无关,故排除A项;题意没有涉及生产技术发展的有关内容,故排除B项;形成亲疏有别等级秩序的是宗法制,故排除D项。周人将夏商周改朝换代的原因归结为德政,有利于在周代

3、德政的实施,约束了统治阶级的行为,故选C。2.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平籴法”,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这一措施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C.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停滞D.抑制了生产热情的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李悝的“平籴法”。国家始终以平价购销储备粮,没有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故排除B项;国家通过购销粮食,稳定了社会秩序,为农民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热情的提高,故排除C、D项;国家通过购销粮食,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和市场波动,防止某些人囤积居奇,

4、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A。【点睛】李悝推行的重农抑商的“平籴法”,由国家控制粮食的购销和价格: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防止商人压价伤农;在灾年则平价出售储备粮,防止商人抬价伤民,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是李悝平抑粮价的一项措施,目的是使城里人和乡里农民都不受损害。3.唐代设立政事堂,三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做出决策.但皇帝经常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衔,参加政事堂会议.其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推进决策民主C.平抑宰相权力D.平衡三省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三

5、省六部制。唐代三省的长官都相当于宰相,位高权重。皇帝以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分散了相权,对宰相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皇帝的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的民主,更不是为了平衡三省关系,故排除A、B、D项,故选C。4.元朝设立行省管理地方,民政、财政、军政皆其执掌.明初在地方设三司,分掌民政与行政、司法、军政,互不统属,分别听命于中央.这一变化A.恢复了唐宋旧制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C.缓和了民族矛盾D.杜绝了官僚队伍的低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元明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唐宋地方

6、实行的是郡县制,故排除A项;题意涉及的是元明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民族矛盾和官僚队伍的效率无关,故排除C、D项;无论是行省掌管地方民政、财政和军政,还是设三司分别向中央负责,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B。【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做题时要对题干中的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5.明代“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这反映出当时A.苏州纺织业发达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自然经济受到冲击【答案】A【解析】【详解】

7、本题考查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宋代,故排除B项;题意中没有体现雇佣劳动的内容,不涉及到资本主义萌芽,故排除C项;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排除D项。根据“苏州桑麻遍野,茧丝棉织之所出,四方咸取给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求罗绮增币者,必走浙之东也”可知苏州纺织业发达,故选A。【点睛】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是出现雇佣劳动,而题干中并没有涉及到雇佣劳动的内容,所以只能表现当时苏州纺织业的发达,而不能认为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6.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基督教义反清,义和团运动凭借道教诸神“灭洋”.这表明近代中国A.

8、中外文化冲突加剧B.民主独立成为时代主题C.科学技术发展落后D.农民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题意没有体现中外文化冲突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内容,故排除A、C项;太平天国运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