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39175
大小:55.2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6
《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李光(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关键词】细菌学检验临床标木【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156-02临床标木的细菌学检验,从各种标木中查找病原菌及其对抗牛素的敏感性,在明确诊断、指导用药、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各种标木,应根据实际要求和标本特点选择适当的检验步骤及方法,准确、快速地检测病原菌,分析检验结果并报告,同时应注意低耗和安全防护。分离细菌的目的是查找与疾病相关的病原体及其对抗牛素的敏感性,对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流行病学调查很有价值。1临
2、床标木的采集与送检临床标木的质量对于细菌学检验的结果至关重要,严格按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标木釆集、运送、保存和处理,才能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1.1临床标木的采集1.1.1细菌学检验申请单的检查与登记:应仔细检查检验申请单上的内容,如标木类型、来源、送检目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如未明确,应注明主要症状)及是否己用抗生素等,并及时登记。1.1.2标木盛放容器:采集的标木,尤其是采自无正常菌群寄居部位的标木如血液、脑脊液、穿刺液等,必须盛放于无菌容器内[1]。容器灭菌应采用干热、湿热等物理方法灭菌。容器上应贴上标签,注明待检患者姓名、床号等信
3、息。1.1.3无菌操作:在采集血液、脑脊液、穿刺液、骨髓时,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标木。采集粪便、痰液、咽拭子、肛拭子等标木,虽无需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免杂菌污染。1.1.4采集吋间和部位:选择合适的采集吋间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标本应尽量在疾病早期或在症状、体征明显时,在抗生素治疗之前采集,一些特殊检验的标本应按规定的吋间采集。根据感染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部位采集标本。1.1.5安全防护:采集的标本可能含有病原菌,因而采集、运送、保存和处理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防止标本中的病原菌溢出导致污染甚至传播;同时还需防止自身感染。1.2标本
4、的送检与保存米集标本后,在盛装标本的容器上应贴好标签,并在标签上写明相关信息,立即将标本送至检验室。标本收集吋间应加以准确记录,使检验人员接种时能判断标本是否延误。如不能及吋送检,应根据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冷藏或保温等措施,以及将标本放入相应的保存液或培养基中保存运送。常规细菌学检验的标本在采集后,应于lh内送交实验室,否则可能影响病原菌检出。若需保存于4°C,也不能超过24h,否则会影响病原菌的检出率。包括厌氧菌培养的临床细菌检验标本,运送时间与原始标本的量有关,标本的量少应加快运送,可在15〜30min内送达,否则必须于厌氧环境中25°C存放,
5、不超过20〜24h。不得冷藏及冷冻。如怀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标本应立即处理。脑脊液、生殖道、眼睛、内耳标本绝对不可以冷藏⑵。任何临床标本,包括拭子、体屑、体液或组织块,已知或可能含有被分离的致病菌,都应视为生物危险材料。运送时,无论距离远近都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病原微生物标本的运送管理规定,注意安全防护,且标识清楚、包装完整且符合要求,然后安排专人运送。2临床标本的细菌学鉴定与报告对标本进行直接涂片镜检、快速检测病原体成分或特异性抗原、直接药敏试验,同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菌种鉴定和纯菌药物敏感试验,最后报告检验结果。2.1细菌学
6、鉴定方法临床标本的细菌学鉴定原则上应结合细菌的生长特性、形态学特征、生化反应、抗原构造、血清学试验、药敏试验、噬菌体感染试验、毒力测定及动物试验等多项检验综合作出判断。因此,应根据所掌握的临床资料,利用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遵循细菌科、属、种(群、型)的基本鉴定思路,以最少的试验方法、最快的速度作岀鉴定,并报告检验结果。2.2细菌学检验结果报告检验结果的报告应表述正确,清晰易懂,其内容一般包括:①患者的唯一性标识(如姓名、性别、门诊号或住院号等)和就诊科室,必要吋注明报告送达地点;②检验申请医师姓名或工号等唯一标识及科室、实验室的名称、地址和(或)标识;
7、③标本采集时间及实验室接收标本的吋间;④标本种类及来源的解剖部位;⑤报告发布日期及吋间;⑥检验者或发布报告者的标识(如姓名或工作编号)。为服务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应尽快提供临床细菌学检验报告。可遵循分段报告原则:根据直接镜检、快速鉴定结果,发岀初步报告;进一步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后,根据结果发岀确诊报告。所有检验记录应按照有关规定保存一定时间。如发现已发报告错误,应立即进行更改,并记录更改内容、吋间及责任人。参考文献⑴张卓然/兒语星•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233.⑵马翔,孙丽君,等•传统方法在临床细菌学中的应
8、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453〜454.[3]蔡文城•实用临床微生物诊断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