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38633
大小:56.3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广元市剑阁县屮医院四川广元628300【摘要】目的分析对比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常规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法与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腹股沟斜疝患儿共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结扎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屮出血量(0.4±0.1)ml,平均手术用时(24.1±3・2)min,2组手术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组术屮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V0.05)。治疗组未发现精索粘连、阴囊囊肿及术后线头异物反应现象,术后无复发,术后l~2d出
2、院,住院时间(1.2±0.4)do治疗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o结论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综合疗效满意,并发症及复发率低,安全有效、恢复快,优于传统手术疗法。【关键词】二孔法腹腔镜高位结扎术;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作为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治疗主要采取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损伤较大、恢复慢、易损伤健康组织和诱发并发症⑴。腹腔镜技术的应用克服了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种种缺陷。本研究为寻求理想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案,对比了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方法及临床
3、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腹股沟斜疝患儿共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儿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1T4岁,平均年龄(4.6±2.8)岁;均为单侧疝,病情首发。治疗组患儿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岁,平均年龄(4.4±2.1)岁;均为单侧疝,病情首发。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o1.2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治疗组予以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术前4~6h禁饮水,尿液排空后,根据年龄准备手术,年龄&莎;6岁的患儿硬膜外麻醉处理,年龄<6岁的患儿予以紙管阻
4、滞+静脉复合麻醉处理。全组患儿头低脚高位仰卧接受手术。气腹压力8-10mmHg在脐轮上缘穿刺并建立气腹,5mmTrocar做观察孔放置30°腹腔镜,在其水平线对侧腹直肌外缘5mm部位以Trocar取操作孔,通过腹腔镜设备观察双侧内环口部分,查看隐匿性疝情况。在疝内还口部分以腹腔镜辅助取0.2cm大小的戳口,通过戳口将GraNee卡钩针刺入口内,自内环口外上部分以缝荷包法沿内环口外办周将腹膜缝合处理,在内下方、内环口下方部分将卡钩针打开,将缝合线取下并在腹腔中留置缝合线端口,缝合线留一段置于腹腔之外,卡钩针闭合,沿内环口半周缝合处理,在汇合第一针部分将卡钩针打开,留置腹腔内缝线于针
5、孔当中,将卡钩针闭合后退出,将缝线从腹腔内取出,将体外和体内的缝线两端均打结,对腹股沟管、阴囊挤压以促使排出疝囊中的二氧化碳,连续打结后将缝线剪断,查看内环口状况,确定没有空隙后结束手术。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观察并记录、对比2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吋间、手术过程出血量密切关注患者手术预后效果,包括是否发现精索粘连、阴囊囊肿,术后有无病情复发及线头异物反应,有无并发症和不适。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后康复住院时间[3]。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做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指标数据组间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对照组
6、术中出血量(2.2±0.7)ml,平均手术用吋(21.4±3.4)min;治疗组术中出血量(0.4±0.1)ml,平均手术用时(24.1±3.2)min,2组手术吋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o2.2预后效果对照组发现阴囊囊肿24例、精索粘连6例,3例复发(再次腹腔镜手术治愈),2例术后出现线头异物反应,术后3~8d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1±0.4)d。治疗组未发现精索粘连、阴囊囊肿及术后线头异物反应现象,术后无复发,术后l~2d出院,住院吋间(1.2±0.
7、4)d。治疗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V0.05)。3讨论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病率较高,且远比直疝发生率更高,疝囊高位结扎术是首选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手段。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有一些难以消除的弱点,而腹腔镜技术的运用下应运而生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仅损伤小、用吋短、美观、恢复快,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4]。本研究为寻求理想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案,对比了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疝囊高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