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孵育法微柱凝胶合血实验室评价

不孵育法微柱凝胶合血实验室评价

ID:31634414

大小:55.6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不孵育法微柱凝胶合血实验室评价_第1页
不孵育法微柱凝胶合血实验室评价_第2页
不孵育法微柱凝胶合血实验室评价_第3页
不孵育法微柱凝胶合血实验室评价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孵育法微柱凝胶合血实验室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孵育法微柱凝胶合血实验室评价摘要:目的探讨不孵育法进行微柱凝胶合血对交叉合血结果的影响,使此法既能保留微柱凝胶合血的操作简单、结果易观察及易保留、灵敏度高等特点,同时又能大大缩短交叉合血的时间。方法将进行交叉合血的受血者血浆及献血者0.8%的红细胞悬液各100ul加入标记有主侧的一次性塑料管中,受血者0.8%的红细胞悬液及献血者血浆各100ul加入标记有次侧的一次性塑料管中,轻微振摇混匀(室温需2(rc以上),然后吸入iooui混合后的标本加入微柱凝胶卡的主侧、次侧中,放入TD-3A血型血清学

2、专用离心机离心(离心速度同微柱凝胶法),离心完毕后观察结果。结果320例交叉配血标本中,有1例配血结果不相符(主侧或次侧配血结果不完全一致),其余配血结果均相符(主侧或次侧配血结果完全一致)。结论不孵育法微柱凝胶合血大大缩短了交叉配血的时间,其结果与孵育法交叉合血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关键词:不孵育法;微柱凝胶合血;评价为探讨不孵育法微柱凝胶合血对交叉合血的影响,采用320例临床交叉合血标本,分别用孵育法和不孵育法两种方法进行交叉合血,比较其结果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

3、012〜2013年我院临床输血治疗的患者全血标本,年龄4h〜94岁。1.2实验材料与设备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卡、ABO、RhD血型定型检测卡(单克隆抗体)、不规则抗体筛检卡(均为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及专用器(FYQ免疫微柱孵育器),3D-3A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3方法1.3.1先将320份临床交叉合血标本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然后用微柱凝胶合血法进行同型交叉合血,主侧加入受血者血浆及献血者0.8%的红细胞悬液各50ul.次侧加入受血者0.

4、8%的红细胞悬液及献血者血浆各50ul,然后放入FYQ免疫微柱孵育器(恒温37°C)孵育15min,取出放ATD-3A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离心:900rpm,离心2min,1500rpm,离心3min;离心完毕后观察结果,如红细胞全部沉于配血卡底部,上部清亮则配血相合,如红细胞漂浮于配血卡上部或者中部或者配血卡中出现溶血均为配血不相合。1.3.2再将320份上述标本用不孵育法进行微柱凝胶合血,将进行交叉合血的受血者血浆及献血者0.8%的红细胞悬液各100ul加入标记有主侧的一次性塑料管中,受血者

5、0.8%的红细胞悬液及献血者血浆各100ul加入标记有次侧的一次性塑料管中,轻微振摇混匀(室温需20"以上),然后吸入lOOul混合后的标本加入微柱凝胶卡的主侧、次侧中,放入TD-3A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离心(离心速度同微柱凝胶法),离心完毕后观察结果。2结果两种方法对320例交叉配血标本进行交叉合血,有1例配血结果不一致,319例配血结果一致,符合率达99.7%,不符合率为0.3%,通过x2检验[2],其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交叉配血结果见表1、表2、表3o两种方法配

6、血结果不一致的一例不规则抗体试验结果为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为+弱阳性。其余不规则抗体及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结果均为++以上的阳性。3讨论微柱凝胶卡可检测出标本血清中的IgM和IgG型红细胞血型完全及不完全抗体[1],具有标本用量少,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结果可长期保存等优点[3],但由于其比凝聚胺法配血时间长,因此在急诊抢救用血进行交叉配血时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法通过将受血者及献血者标本先加入一次性塑料管中混匀,然后加入微柱凝胶卡中直接离心观察结果,省去了15min的孵育时间,经两种

7、方法比对,其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由于不孵育微柱凝胶合血法将受血者及献血者标本加入塑料管中加大了抗原抗体分子的接触面积,再通过适当的振摇,加快了抗原抗体的反应[4],本法虽然缩短了微柱凝胶的合血时间,但操作却较微柱凝胶法繁琐(先加入另外的反应管中),如果生产厂家改良一下微柱凝胶的反应孔,使加入的标本在孔中能快速自动混匀,使抗原抗体的反应加快,这样就可以缩短急诊合血的时间。参考文献:[1]吴国光•实用临床输血技术[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08.[2]马斌荣

8、•医学统计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5.[3]舒象武•应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进行交叉配血[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I):116-118.[4]吴健民.免疫学检验理论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5.编辑/哈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