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分析

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分析

ID:31629098

大小:55.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6

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分析_第1页
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分析_第2页
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分析黄刚(新疆阿瓦提县人民医院843200)【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合并呼吸衰蝎的临床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木组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55例患者病情好转击院,4例患者因治疗无效而死亡,总有效率为93.2%0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做到早发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治疗过程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可迅速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的呼吸肌疲劳,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关键

2、词】慢性阻塞性肺炎呼吸衰竭临床救治【中图分类号】R4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2-0142-01慢性阻塞性肺炎乂称阻塞性肺气肿(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系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膨胀,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因木病为慢性病变,其病程长,具有反复急性加重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COPD合并呼吸衰竭时患者常规应用吸氧、化痰、解痉、抗感染等治疗效果欠佳,须在短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⑴;本文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救治的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蝎的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3、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木组59例患者中男45例、女14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67.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经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1.2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解痉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和营养支持等治疗;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呼吸机接鼻(面)罩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罩,连接无创正压呼吸机,选用S/T模式,呼吸频率14〜18次/min,吸气正气道压力(IPAP)先从8cmH20而后在30min内逐渐增加到80c

4、mH2O、呼气正气道压力(EPAP)从3〜6cmH2O,氧流量4〜6L/min,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无创正压通气每次通气吋间3〜6h,2〜3次/日,待患者病情好转后下调参数,连用5〜10d。1.3观察指标:观察无创通气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及动态血气参数变化,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1.4疗效评定[3]:①右效:临床症状好转,生命体征稳定,血气指标异常得到纠正;②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一般情况、血气指标等没有得到改善或者好转,甚至出现恶化或者患者死等。1.5统计学处理: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无创压通气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及

5、动脉血气分析变化情况,PaC02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H值、PaO2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159例患者无创压通气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吋间呼吸频率心率pHPaO2PaCO2治疗前26±9/min115±17/min7.27±0.0552.7±5.582.9±8.1治疗后4h22±7/min107±10/min7.36±0.0669・0±4.357・6±5.9治疗后24h20±6/mi

6、n99±8/min7.44±0.0673.3±3.752.7±4.72.2本组59例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过积极的救治,55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4例患者因治疗无效而死亡,总有效率为93.2%;4例患者行机械通气后因合并肺部感染、全身衰竭而死亡。3•讨论COPD患者由于呼吸肌储备能力下降和呼吸肌作功的增加存在着呼吸肌功能不全,产生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使换气功能发生障碍;当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时可以起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最终出现呼吸衰竭。当COPD合并呼吸衰竭吋则病情重、并发

7、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单纯应用常规治疗,临床效果有限,对改善呼吸肌疲劳的作用不大,短时间内会加重患者的呼吸衰竭,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而机械通气在各种呼吸衰竭治疗中效果显著,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同样也可应用与慢性阻塞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4]。无创正压通气是利用正压通气技术不经人工气道,主要采取经鼻或口鼻面罩作为连接方式进行机械通气;因其创伤小,容易被患者接受,同吋避免了有创通气造成的气管损伤、肺部感染、气管分泌物增多等问题;并保留患者咳嗽、咳痰功能;允许其饮食、说话,使患者能维持自主活动能力,利于病情观察。本研究结果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