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0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0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临床分析涂志蓉(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南平3530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2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因、治疗、疗效。结果:102例患儿中急性型占96%,慢性型占4%,婴幼儿(V3岁)占58.5%,经过随访急性转为慢性ITP2例(1.9%),431%的患儿发病前1〜3周有感染史;2.9%的患儿在发病前曾有预防接种史。应用激素和IVIG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100%o结论:ITP患儿绝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木病与感染、预防接种相关。
2、激素与IVIG仍为治疗首选。【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紫瘢;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094-0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简称ITP)是一各免疫性疾病,乂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且复发率较高,重症病人可合并颅内出血、内脏出血,从而导致牛命危险,部分病人可转为慢性。我科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ITP诊断分型、分度及痊愈标准对我科2001年至2009年收治的102例ITP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般情况:102例ITP患儿中男70例,女32例,男女
3、之比为218:lo年龄最小7天,最大13岁,以婴幼儿为多,其中0—3岁60例(58.8%),4—6岁19例(18.6%),6—13岁23例(22.6%)。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者36例(35.3%),接种疫苗者3例(2.9%),腹泻病者8例(7.8%)。1.2临床表现:102例均以皮肤出血点及瘀斑为首发症状。同时伴鼻帆12例、黑便5例、轻度脾大4例,伴发热28例。1.3实验室检查:102例血小板计数均<100×109/L,其中50—100×109/Ll例(0.9%),25-50×109/L21例(20.6%),1
4、0-25×109/L78例(76.5%),<10×109/L2例(1.9%)。血红蛋白正常范围62例,90-120g/L28例,60-90g/L12例,30_60g/L0例。骨穿16例,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无明显异常,巨核细胞增多15例。1.4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避免外伤;忌用损害血小板功能药物;局部压迫止血;治疗及预防感染。以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加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为主,常用地塞米松1.5—2mg/kg/d,丙种球蛋白4OOmg/kg/d,连续静滴5天,严重者可冲击治疗:甲基泼尼松20—30mg/kg/
5、d,静滴3天,丙种球蛋白1000mg/kg/d,连续静滴2天,用药至症状缓解后改服泼尼松1.5-2mg/kg/d,分3次口服,治疗1周后激素逐渐减量,总疗程不超过4周。酚磺乙胺、维生素C等辅助止血。2结果经上述治疗,多数患儿3-5天内出血症状减轻至消失,血小板上升,出院时治愈好转率达100%,随访15例,13例出院后未复发,血小板维持100×109/L以上,6个月后2例维持在50×109/L左右,未再自发出血。3讨论ITP是儿童时期常见岀血性疾病,本院2009年收治ITP102例,占同期我科住院人数0.2%,全年均可发病,与其他文献报告
6、略有差异。急性型占96%,慢性占4%,46%可找到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其次为肠炎,提示ITP发病与感染有关。临床主要表现皮肤粘膜自发性岀血,部分有鼻《1、消化道出血,少数严重病例合并不同程度贫血,目前内科治疗以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为主,辅以其他止血、抗感染治疗,疗程为7-10天,治愈好转率100%,提示上述治疗方法对急性ITP疗效好。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文献报道好发于DRW2,HLA-DR4(LB4)与治疗反应相关⑵。主要涉及细胞及体液免疫异常,患者因自身免疫
7、过程缺陷或外来抗原(如病毒感染或其他因素)作用,机体(脾、骨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PAIg),与血小板结合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CIC),激活补体系统介导血管内血小板破坏;还可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直接吞噬和破坏;PAIg致巨核细胞损伤或血小板髓内破坏,并损伤血管内皮,以及附着PAIg的血小板功能异常等导致岀血现象。丙种球蛋白可封闭巨噬细胞受体Fc段,抑制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结合和吞噬,还可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对急性期ITP疗效较好,副作用少,建议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小板抗体产生,并抑制巨噬细胞吞噬CIC,是治疗I
8、TP的主要用药,因其副作用较大,抑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