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对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谈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对思辨能力的培养

ID:31517784

大小:11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浅谈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对思辨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对思辨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对思辨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对思辨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对思辨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对思辨能力的培养  【摘要】文章以模拟联合国活动和香港大学核心课程的课堂讨论为例,考察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辨能力的问题。模联议事规则和大学讨论课均以鼓励参与者主动表达为宗旨,而对于表达质量则缺乏有效的评估和指导。因此,这些活动对批判性思辨能力的培养效果是比较有限的。参与者的“得奖心态”或“拿分心态”,主持者精力有限,以及语言障碍和文本利用不充分,是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作者据此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思辨能力培养效果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和教学思辨;能力培养;课程教学  思辨能力,也即批判性思考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信息爆炸背景下不可或缺的能力之

2、一。而正是因为其重要性,各种教育体系与许多教育活动都将培养思辨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也有不少活动将培养思辨能力标榜为活动的优势。但如果细察各种教育体系和教育活动在培养思辨能力方面的实际操作,我们或许会有所怀疑:这样的活动到底能否培养参与者的思辨能力?如果不能,其原因何在,又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将以自身的经历与思考,选取近年风靡中国的模拟联合国活动,对比笔者在香港大学核心课程讨论课上的感受,对该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思辨能力及培养思辨能力的常见途径与基本要求  要讨论各种活动对于思辨能力的培养问题,首先要明确思辨能力的内涵。9  思辨能力的定义具有许多版本,但实质内容大

3、同小异。根据美国NationalCouncilforExcellenceinCriticalThinking(1987)的定义,批判性思考指:  “Theintellectuallydisciplinedprocessofactivelyandskillfullyconceptualizing,applying,analyzing,synthesizing,and/orevaluatinginformationgatheredfrom,orgeneratedby,observation,experience,reflection,reasoning,orcommunication,asag

4、uidetobeliefandaction.”  即“通过训练,主动、熟练地将经由观察、经验、反思、推理与沟通所得到或收集的信息概念化、运用、分析、整合并进行评估的思考过程。”  而Lau(2011)指出,“Criticalthinkingisthinkingclearlyandrationally.Itinvolvesthinkingpreciselyandsystematically,andfollowingtherulesoflogicandscientificreasoning,amongotherthings.”,思辨即是清晰而理性的思考,其内涵就是遵循逻辑规则与科学推理――而非

5、其他原则――进行准确、系统的思考。  另外,对批判性思考内涵的解读一般还包括从不同的角度、立场或角色认识问题;而本文的重点在于清晰、理性、符合逻辑的思考。  在常见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活动中,讨论或辩论经常成为锻炼思辨能力的主要途径:参与者通过对特定问题的了解、分析、思考与辩论,表达自身观点,评估他人观点并给予回应,从而更加客观、理性、透彻地认识问题,达到提高思辨能力的效果。不论是在大学中常见的讨论课(Tutorial9Discussion),还是在学生活动中颇受欢迎的模拟联合国和辩论,无不通过讨论或辩论环节锻炼参与者的思辨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讨论能够培养思辨能力呢?由于统计手段的缺乏,我

6、们恐怕无法真正对这些活动锻炼思辨能力的效果进行评估。但结合以上对于思辨的定义,我们或许可以为一个有效锻炼思辨能力的活动设立以下几点标准:  1.首先,是对参与者在讨论中表达的要求。在讨论中,参与者应当努力做到:  (1)表达的观点符合逻辑:这符合批判性思考定义中提到的“使用逻辑”和“系统地”要求;  (2)使用的论据,尤其是事实论据,准确无误:论据准确是论点合理的基础,也是批判性思考定义中对于“准确”的要求之一;  (3)讨论主题明确,不包含无关问题的提出与讨论:剔除无关讨论符合“系统”的原则,也是对逻辑关系的尊重――在逻辑上与问题无关的话题,不应该在正式的讨论中被提出。  2.其次,是对

7、活动设计和活动主持者的要求,这种要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以及对活动的教育目标实现程度做出评估。这个要求活动的设计需要使学生的表达得到有效的回应:  (1)回应的主体不仅包括活动主持者如老师、模拟联合国会议的主席团、辩论比赛的评委等,也包括活动的其他参与者。  (2)回应的内容包括:  i)对于对方/他人观点的有理有据的支持或反驳(有理有据即,支持与反驳的表达遵循1中的原则);9  ii)活动主持者对于参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