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15734
大小:11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12
《今天,你被“水逆”了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什么是历史教育学 [关键词]历史,教育学,内涵,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1-0008-07 何谓历史教育学,现在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不是对它说不清楚,而是人们不想再往此努力。一来国家的学科目录摆在那里,教育学一课程与教学论(含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没有确认学科教育学为一门:二来从作品看,以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论为名的专著出了不少,似乎“学科教育学”也就是同类的东西,若仅是使原有的学科教学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的话,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或学科教学论已达成目的。 然而,较真地说,上述两个判断,则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站不住
2、。其一,课程与教学论究竟是“课程论”加“教学论”(并列关系),还是课程的教学论抑或教学的课程论(包容关嗣?当然也可以笼统地理解为课程与教学“论”,但是这既不解决问题(课程抑或教学都不能涵盖学科教育全部的关键性问题),也在学理上很含糊(学科教育是否只有课程与教学问题、课程与教学的边界抑或外延和内涵如何界定)。事实上,现已出版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或历史教学论著作,在概念、体系、逻辑三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很混乱,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上位的学科定位不清楚。 一、为什么是历史教育学13 “普通所谈的教授法往往非常广泛。普通最喜用的话,就是所谓‘注入’式同‘启发’式。”“我的
3、意思就是要大家明白,第一层,普通所讲的教授法容易流于空泛的一方面,第二层,注入同启发,各有好处,各有互助的关系,不能偏废。”这是何炳松在1925年写《历史教授法》一文时所下的判断。那个时候,“教学法”和“教授法”混用。针对旧教育的积弊和新教育的稚嫩,仅就规范教法并使之获得成效而言,无论是教授法还是教学法,面对启发式和注入式的确都有分述其利害的必要。 不过,细论何炳松的教授法还真不是以后苏联模式的教材教法。一是他明确地不赞成把教授法等同于教教科书的方法,二是他所提倡的“活现”历史的途径与其所译约翰生的《历史教学法》一脉相承,三是他的教授法不是针对特定的教科书所讲的教材教法。一样的意
4、思,徐则陵早何炳松几年也说的明白:“历史不是数千年来的陈迹,是活的。除非不承认现在的生活是活的,那么可说过去都是死的。否则,吾人既承认现在生活是活的,那么过去的也必是活的。因为没有过去的文化,哪里会有今日的文化?教历史的人须认定过去是活的,有了活的教材、教法,便有有生气的希望。”“历史活不活,就看你取材的眼光了。” 显然,无论怎样扩大教授法的内涵,也无法实现教学法所指向的“活现”历史的目标。关键的问题是,教授的“授”毕竟不是教学的“学”。也就是说,教授法的重点在强调教师怎样教,教学法则必须把教师教和学生学结合起来,而且教的如何要看是否学的自主。20世纪20-40年代,教学法的概念
5、逐渐深入人心,不是因为它能够包容教授法,恰是教学法概念中蕴藏的――让学生学什么以及怎样学――13新理念。据此,教学法理论也日益精进。诸如,陈安仁在《历史教学法的理论》中,指明它“(应)当指示历史的夸大性”,“当免除历史事迹的附会性”,“教历史者,该有平等力,当不可武断历史事实……不应以个人轻率的意见而武断,引起学生以已见为是的态度”,“教历史者应有精密的观察力”,“教历史有时要参考他国的之历史,勿为国史之记载所囿”,“教历史要参考他民族之历史,勿为民族之成见所囿”,“教历史应注重时代的精神”,“教历史当指导学生知道固然所住之地位”等,梁绳筠在《历史的研究法和教学法》中,从教学法的角
6、度指出历史教学批评价值的标准:“(甲)就被批评的本质观察,以判定其价值:(乙)就被批评的功用观察,以判定其价值。功用之有无,视其能否满足人生之需要,功用之大小,视其满足需要的程度。”故“就历史的本质”(批判)而言其价值有四:“历如真理的性质”“历如真理的证明”“历如真理的旁证”“历如真理的享用”。“就历史的功用”(批判)而言其价值有八:资鉴的、道德的、爱国的、宗教的、训练的、保存的、文学的、艺术的。即教学法起码是要活化双边――师(教生(学)――关系,不是采用启发(式)还是注入(式)那等简单地选择教法的问题,还有就是深究为何教学、如何教学的法则性问题。用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方法的概括,就
7、是“要使学生自动,而且启发学生使能自觉,要客观,要科学,不限于一种,要多种多样,因材施教,要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为此,教学法要做到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13 20世纪50年代,我们全面学习苏联,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实际废止了教学法而特讲教材教法。其作用是统一教学思想,以国定制教科书为中心,既统一教材编写思想、内容乃至风格,也统一教学法规程。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规范了课堂教学,并形成了完整的教材教法套路。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