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1568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坚持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坚持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效课堂;以人为本;研读文本;活跃课堂; 改进教法;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6)22―0052―01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操作平台,是学生创新发展、走向成功的主阵地。教育只有根植于课堂,根植于学生,才有生命的活力。长期以来,由于分数承载了太多的桂冠和希望,“应试教育”捆绑着教师的手脚,学生被视为盛装知识的容器,沉重的课业给学生造成了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身心被
2、摧残,灵性被扼杀,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张扬,一些人才从小被埋没。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挑战,课堂教学如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走出“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怪圈,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笔者认为:只有坚持以生为本,才能构建务实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研读文本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什么是“文本”?“文本”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文本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是一座无形的精神宝库,只有用心研读文本,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达到用心灵赢得心灵的境界。 1.4正
3、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立足学生实际、学识层次,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髓提炼出来。 2.多元化解读文本。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以一种欣赏的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3.超越性解读文本。著名特
4、级教师窦桂梅说过:“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超越文本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文学素养更厚实、人文素养更沉实。 二、活跃课堂、灵活驾驭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为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5、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的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4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要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更应值得我们重视。 三、改进教法、优化结构是构建务实高效
6、课堂的保障 高效课堂需要科学的学法指导。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为此,教师应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
7、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四、激励评价是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动力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4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发现学生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和潜力,给学生的成长和创新搭建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因此,学生在探究学习后,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展示平
8、台,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精神上得到支持,心灵上得到安慰,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有思维、有见解、有创新,充满自信。特别是对于学困生,往往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亲昵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笑容、一声赞美的语言,都会使他们倍感亲切,受到鼓舞,进而激发学习动机,彰显个性。 编辑:郭裕嘉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