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隐性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

利用隐性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

ID:31511081

大小:11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利用隐性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_第1页
利用隐性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_第2页
利用隐性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_第3页
利用隐性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_第4页
利用隐性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隐性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利用隐性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因其寓教于无形之中的优势,能有效弥补显性教育功能的不足,完善大学生德育教育体系。尤以居于德育体系中心地位的政治素养,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厚重的人文积淀、先进的办学理念、健康向上的校风学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及活泼开朗的师风生貌,都可以作为隐性教育的介质。全方位、多角度发掘并恰当运用大学校园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对于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隐性教育;政治素养;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2

2、37-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日趋深入,各种社会思潮或传入或滋生,主流意识形态及中国传统文化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身处净土校园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及信仰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作为显性教育的补充,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校厚重的人文积淀、先进的办学理念、健康向上的校风学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及活泼开朗的师风生貌,都可以作为隐性教育的载体。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大学校园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对于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方面的新特征9  所谓政治素养,是指在政治立场、政治品质和政治水平等政

3、治素质方面的修养。大学生政治素养即指大学生应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信仰,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理论素养与较好的道德品质。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趋势。高校学生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与政治熏陶,政治素养普遍较高。但这一代大学生出生时即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对革命的艰辛历程缺乏深入的了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涌入大学校园。在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的独立性普遍增强,各种思想交流交锋日益频繁、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持续强化。多种社会思潮的融会贯通虽然有利于大学生发奋图强、革故鼎新,但是也不可避免对其有一定

4、的影响和渗透。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中较为泛滥且极具迷惑性的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主主义思潮等影响下,一些大学生,甚至包括部分大学生党员,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政治意识淡薄,价值观念偏离正轨,功利主义盛行,社会公德意识不强,经不起挫折等问题。9  大学生身处环境的新特点及政治素养方面的新变化,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历史课题。高校承担着引领大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重任,显性教育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强化政治信仰的主要载体。思政课应该具有三种功能:政治功能,即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功能,即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心理道德素

5、质;文化功能,即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政治素养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部分学校和部门的领导对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途径不多。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面尚未出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思政课由于受其教学形式所宥,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实效性不强

6、,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  思政课这种显性教育在传达政治理念,涵养政治素质时,很容易使受教育者自觉处于被动地位,并因此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从而降低了通过课程学习强化政治信仰,提升政治素养的效果。与之对应,隐性教育的隐蔽性、间接性使其能够极大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成果,甚至有时会明显强于显性课程带来的教育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教育过程中,采取教育目的潜隐的方法,可以使人们消除不平等感和逆反心理,容易使人们敞开思想,广开言路,并且教育效果也越持久、巩固。”[1]那么,我们如何认识高校隐性教育呢?  二、高校隐性教育

7、  隐性教育是相对于课堂授课这种显性教育形式而言,是指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的接受教育的方法。尽管“隐性教育”这一概念是最近才提出来的,但是自有人类文明,隐性教育的因素已经包含其中。像儒家思想中就用“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来推行道德教化、提撕民智。  具体到高校大学生,隐性教育可以理解为“9不在课程规划(教育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2]。但是隐性教育并非就如某些学者所说是“无意识、无目的”的行为。在高校中,隐性教育一方面应该是在教育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下,通过较为隐蔽、较为自由的方式对隐性教育资源进行整体的筹划与布置,使其成为思想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