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

ID:31510515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2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_第1页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_第2页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_第3页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_第4页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  摘要:文章分析目前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些制约因素(教育观念的制约、教育质量的制约、学科建设的制约),进而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完善学科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明确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地质人才;培养质量;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01-02  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大学存在的一种永恒价值,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魅力所在。人才培养质量,有两种评价尺度。一种是学校内部的评价尺度,另

2、一种是社会的评价尺度。学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评价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准。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是以高等学校毕业生群体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作为评价依据。而对地质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是学生所具备的地质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地质行业对高校学生的需求。因此,地质类高等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是提高它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以及满足社会要求的程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8,这也对我国地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3、地质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来符合学校培养的目标,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也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人才培养质量的制约因素  1.教育观念的制约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优秀人才来缔造。随着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推行以及适应当今时代发展趋势的迫切要求,我们竭力倡导高等教育素质化,也对高素质地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更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并为社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教育观念在培养高校地质人才的过

4、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合时宜的陈旧教育观,必定会阻碍地质人才的培养,导致地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不能实现地质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2.教育质量的制约8  近年来,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越来越多。然而,在拥有这么多高校毕业生资源的同时,却出现企业招工荒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这种矛盾的存在,源于近些年急剧扩大的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正处在从补偿性增长到适应性增长、从外延性增长到内涵性增长和从数量型增长到质量型增长的阶段,而这种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有时会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体现在专业的完善上、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先进教学设备的普及上、教学方

5、法的改革上等。而在地质教育中,因为它对教师的专业性、实践性,设备的先进性、精准性要求更高,所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滞后性可能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各种软硬件设施的缺乏,导致青年科技人才总量不足、专业领军人才缺乏以及既有技术权威又有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匮乏,这也是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  3.学科建设的制约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关键,对人才的培养起核心支撑作用。学科整体水平的高低、实力的强弱以及学科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其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211”与“985”高校均以学科建设为主要内容,非常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一所高校的学科体系是否完备,开设的专业是否具有实用性

6、,课程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是否密切,都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地质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平时涉及最多的应是具体专业知识的学习、野外实践考察,因此对人文素养知识的阅览可能较少。因此,学校的学科体系是否全面,是否能为地质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丰富的跨学科知识,是促成其完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8  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有两个:一个是教育的外部关系,另一个是教育的内部关系。也就是说,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既要适合社会的需求又要达到自身素质的标准。这就需要学校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教育政策、学校的特色、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发展

7、阶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创新能力,都应提上日程给予重视。因此,我们在改革时既要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科内容,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参照基准,加强师资建设以及明确人才培养机制,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1.完善学科体系  (1)改善学校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

8、等教育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