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394282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分层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分层研究〔摘要〕分层不明、层次不清、定位不准是造成我国高等院校数量快速上升而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相应地,人才培养势必出现知识结构雷同的情况。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进行分层。明确区分各高校所处的不同层次,使各高校在不同层次合理定位,展现自身的特色和个性,避免同质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分层;特色化 Abstract:Theindecisivestratification,indistinctadministrativelevelsandinaccurateorientationarethemaincausestha
2、tmakethenumber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creasequicklybuttheeducationalqualitydecline.Thetalenttrainingaccordinglyappearsidenticalknoprovethequalityofhighereducation,ustdifferentiatedefinitelyvariousadministrativelevelsofeachcollege,orientatethemreasonably,exhibittheirfeaturesa
3、ndindividuality,andavoidhomogeneity. Keywords:highereducation;talenttraining;stratification;characteristic 一 作为高等教育来说,随着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水平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分工必然越来越细,分层越来越明确,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都以追求和发展自身的特色为荣。特别是在美国,有名闻全球的哈佛、耶鲁这样的常春藤名校或是一些名声稍逊的州立大学,或是一些社区学院。由于它们各自明确了自身在整个高等教育分层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能够根据自
4、身的情况尽可能地展示自身的特色。各高校对自身特色的不懈追求,恰恰体现了全美高等教育的特色,那就是趋异性越来越强。反过来,这种分层又进一步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克尔十分中肯地指出:各高校都应该根据自身条件来发展,“模仿将是毁灭性的”〔1〕。可以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分层将越来越细,不同高校有必要根据自身特点定位于某个层次并尽显自身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的高等教育格局,这也许是美国高等教育对我们的重要启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明确指出:在许多国家,除大学外,还有一些高等院校,其中有些院校参加挑选优等生的过程,另外一些
5、院校建立的目的是提供为期2至4年的针对性强、质量高的职业培训。这种多样化的做法无疑是符合社会的需要以及国家和地区一级经济的需要的〔2〕。 在如何发挥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特色方面,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学的奠基人潘懋元先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基本观点便是明确各高校的定位,充分发挥各高校的不同作用和功能。他特别指出:如何引导全国高校分类发展,解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与单一化的发展目标的矛盾,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类型划分是高校定位及确定发展方向的前提〔3〕。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时任华中工学院院长的朱
6、九思先生就已经认识到不同层次高校应该发挥不同的作用。他说:它们都各有长处和短处〔4〕。而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看,特色正是任何高校不断发展和繁荣的基本要求。著名高等教育学者卢晓中博士甚至将其称为“特色化”。他认为,特色化有利于构成各高校独特的人才市场体系;特色化是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对那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特色”的自觉追求〔5〕(P199)。而特色化的前提必然是高等教育的分层和各高校在分层基础上的合理定位。 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由于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高等教育仿照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
7、细化专业,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适应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进入90年代后,我国则以西方(主要是美国)高等教育模式为蓝本来设计中国的高等教育。学习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提高自身水平的大趋势。学习是深入领会其内涵和实质,并结合我们的具体国情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前提。然而,我们现在却常常不顾国情、校情去竭力追赶世界一流高校。由于政府主导了高校自身的定位,导致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出现了多者越多、少者越少的“马太效应”。相应地,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也出现严重倾斜,各高校只有“力争上游”,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配置。 这种“赶
8、超”现象也是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赶超情结”和“赶超思维定势”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反映。在国内一流高校追赶世界一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