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儿童游戏精神

重拾儿童游戏精神

ID:31507808

大小:11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重拾儿童游戏精神_第1页
重拾儿童游戏精神_第2页
重拾儿童游戏精神_第3页
重拾儿童游戏精神_第4页
重拾儿童游戏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拾儿童游戏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拾儿童游戏精神  【摘要】作为最原始的文化样式,游戏贯穿人生各阶段,时下各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呈爆屏之势,就是因为它契合游戏精神。而在教育领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原本快乐的儿童游戏越来越被功利欲望主导。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可利用真人秀节目因充满游戏精神而爆屏的良好效应,消解幼儿园教学的功利遮蔽,重拾儿童游戏的自由、快乐、探索精神。  【关键词】“真人秀”;儿童游戏;游戏精神;儿童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课题批准号:YJA880116)的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

2、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1-0070-03  所谓“游戏精神”,就是自由参与、快乐体验的精神。电视真人秀节目源于欧洲,于世纪之交引进我国。时下,国内各类“真人秀”9节目呈井喷之势,从早期的《生存大挑战》《超级女声》,到《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创造了一个电视奇迹。各类媒体,或引进或创新,真人真秀,使出浑身解数,终得受众青睐。它富有童真、童趣,青少年是最大受众群,甚至还引发了幼童的浓厚兴趣,特别是节目中的游戏环节,更为广大儿童津津乐道。何以如此?表面上自然是因为它博得了受众的笑声,更重要的是因为它顺应了

3、人们的娱乐需求,而深层意蕴在于,它内含着游戏精神,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休闲方式。  笔者认为,真人秀节目获得笑声和爆屏的背后,也隐含或传达着教育意义――它与儿童游戏的精神诉求异曲同工:不仅内含着快乐的重在参与的游戏精神,还契合着“艺以载道”的文艺创作原则,契合着“寓教于乐”的教育教学原则。何以如此言之?因为在教育(尤其是幼教领域)实践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多的成人欲望主导儿童游戏,儿童游戏原有的自由参与和快乐体验的精神被遮蔽。与此相关,许多儿童被电子游戏控制,不少家长对游戏“谈虎色变”――即使在幼儿园中,游戏也开始脱离本真而成为教师教学的手段,孩子之间纯粹的自由

4、游戏被无形弱化。对此,人们曾经费尽心机而未见改观。  当前,伴随真人秀节目的热播,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也可以“触类旁通”:即利用真人秀节目因充满游戏精神而爆屏的良好效应,回归游戏本真,消解功利遮蔽,重拾儿童游戏的自由、快乐、探索精神。  一、儿童游戏:建构幼童精神世界的基本平台  作为人类最原始的文化生活,游戏贯穿于人的一生,更是儿童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只不过,在不同的时期,游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具有不同的功能意义。同样,游戏精神也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无所不有,无处不在。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中陈述了“游戏”的10个内涵:一是自愿的行为,因而也是自由的;二是“装假

5、”9,是模拟性活动,与真实生活有别;三是非功利性,自娱自乐;四是隔离性,只在有限时空中“演出”;五是创造秩序,对游戏者有亲和力;六是紧张感,在不确定中寻找机遇;七是规则的不可动摇;八是渲染秘密气息,有“偷偷摸摸”玩的色彩,玩电子游戏如同参加假面舞会;九是“再现”某种竞争;十是陷入被创造性俘获的狂喜。  游戏是儿童的游戏,儿童是游戏着的儿童,正如学习是青少年的主导活动,劳动是成年人的主导活动,休闲是老年人的主导活动,游戏则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占据幼童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幼儿天生的特权,也是人类原初心理的间接反应;幼儿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充分而自由的游

6、戏活动对其身心发展至关重要。1989年,联大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提出:儿童具有发展权、受教育权和享受游戏的权利。作为幼儿的文化特性,游戏构建着幼儿的精神世界,它携带着人类古老文化的基因,又是现实文化的生动反映。  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存在的形式,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于幼儿而言,所谓“游戏”,它是幼儿在不丧失“自我幼态”并在这种幼态持续中才可有效建构着自己渐趋理性化的精神活动。通过游戏,幼儿探索自然环境;通过游戏,幼儿发生社会关系,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游戏就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母体”。在我国,1996年颁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

7、行)》和2001年颁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9  幼儿是心性最纯良的生物体,幼儿游戏中凝聚着最纯正的游戏精神:这是一种原发、和谐并具有成长性的精神,孩子在其中自由发挥,创造自我。儿童的游戏动机,自发自愿,它源于内部需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没有复杂的心机和刻意的作秀,在过程中体验生活,最在乎的是游戏带来的快乐,而不是游戏中的角色与游戏的结果。正如茨达齐尔所说,“游戏着的人是完全摆脱了一切压力的人。”  显然,于儿童而言,他们需要在自由游戏中建构自身生命的体验。但是,父母望子成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