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跨越与文本“剩余价值”的再生性利用

纵向跨越与文本“剩余价值”的再生性利用

ID:31505331

大小:1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2

纵向跨越与文本“剩余价值”的再生性利用_第1页
纵向跨越与文本“剩余价值”的再生性利用_第2页
纵向跨越与文本“剩余价值”的再生性利用_第3页
纵向跨越与文本“剩余价值”的再生性利用_第4页
纵向跨越与文本“剩余价值”的再生性利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纵向跨越与文本“剩余价值”的再生性利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纵向跨越与文本“剩余价值”的再生性利用  【摘要】因其文体的独特性,即便是高中阶段,古典诗词教学也普遍面临着难以讲解,讲解肢解过度,缺乏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缺料等诸多困境。在“一课一得”的教学背景下,初中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留下了诸多的“剩余价值”,将这些“剩余价值”进行迁移与拓展的“再生”处理,运用到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将提高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剩余价值;拓展延伸;再生性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1-0012-02  古典诗词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丰富的意境

2、、多彩的想象,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其文体的独特性,在教学中,若能考虑到将文本的“剩余价值”进行开发,来个大幅度跨越,让初中的古典诗词教学有效地补充与拓展延伸到高中古典诗词的教学,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高中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一、诗词教学中的困境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人语言与思想高度凝练的结晶,因此,古典诗词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古典诗词教学不同于现代文和文言文教学,呈现出教学难度大的特点。7  先来看“教”。古典诗词语言凝练、思想内涵丰富,不容易理解。出于教学的需要,教师会进行翻译讲解,一字一句的串讲又受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限制,有

3、的能讲解清晰,有的则云里雾里。值得注意的是,讲解不管是清晰还是糊里糊涂,古典诗词一旦被肢解,原有的意境将不复存在。这种为了解释清楚却偏离诗歌意境的做法,教师明知不对,却不得不做。当然,这种矛盾与高考的总导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再来看“学”。古典诗词的艺术成就积累本就不在一朝一夕之间,一首经典的诗歌亦是反复推敲的成果,要学生在一堂课里去理解、感悟语言与思想高度凝练的精华,的确不易。学生认知水平有高有低,知识储备有多有少,文化熏陶有深有浅,要让每个人都清楚明白地理解和感悟一首诗,实在是颇有难度的一件事。  在理解古典诗词本身含义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紧密联系高考实际,讲清各种艺

4、术手法,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这种生硬而“实惠”的灌输,难免会使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产生“畏难”情绪。并且,我们还要求师生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关注古典诗词的拓展延伸,这无疑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教师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用初中学过的有关古典诗词的“旧知识”或古典诗词中没有讲解到的“剩余价值”来唤醒、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所学的新文本产生一种亲切感,使他们愿意自主品读、感悟,对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形成更深入的,甚至是个性化的理解,古典诗词教学的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二、古典诗词中“剩余价值”的“再生性”分析7  “如果我们充分挖掘入选教材的文本的潜在资源,多元利用文本

5、的各项价值,就能实施‘语文’式的拓展延伸,展开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的确,教学文本的价值是多元的。文本中没有利用过的是“剩余价值”,已经利用过的,通过教师巧妙的“再生”,也可以成为能够产生新价值的“剩余价值”,教师利用“剩余价值”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完成固有知识迁移与未知知识拓展的过程。  有些在初中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已经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在高中新的古典诗词教学中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旧知”走向“新知”,这时已经学过的“旧知识”不是以知识的形态出现,而是以固有认知的形态出现,起到唤醒与激发作用。而曾经学过的古典诗词中出现过却未进行讲解的“剩余”知识,学生会因其“似曾相识”“已经学

6、过”而产生亲切感,能够马上回忆并进一步理解,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这就是“剩余价值”的“再生”过程。  不管是从“文”的角度,还是从“道”的角度,初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剩余价值”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都可以进行“再生性”利用。  笔者以入选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的杜甫的《登岳阳楼》(苏教版七下)为例进行挖掘和分析。杜甫的这篇《登岳阳楼》,以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闻名天下,一“浮”一“坼”,既是写实,又寓想象,诗人借景抒情,登楼时的喜悦之情,触景而产生的年老、孤独、重病、忧国忧民等哀情都可以是本诗的教学点。在“一课一得、文道各一”的主张下,如果教师在一堂课中选取其中一点作为“文”“道”

7、方面的教学目标,那么剩下的几点便成了《登岳阳楼》这篇诗歌的“剩余价值”。作为“7剩余价值”,该诗流露出的杜甫晚年的情感,既可以在初中阶段学习杜甫写下的《望岳》(苏教版八上)一诗时,对比诗人青年时期情感的拓展使用,又可以在高中阶段学习杜甫的《登高》(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等诗时作为“温故”点迁移使用。  同样在“一课一得”的背景下,一堂课教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苏教版七下)一词,若将“文”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为“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基本掌握用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