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

ID:31505035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_第1页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_第2页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_第3页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_第4页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育创新与创新教育  摘要:就中国的教育来说,“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这些名词在教育界已不是新的名词,经过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尝试和总结,不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水平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逐步的提升。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总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纲。而在各种素质的培养中,数学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数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47-01  纵观中国教育的发展,我们发现创新在教学

2、领域里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名词,经过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尝试、总结和努力,我们的教学方式与水平也随着创新理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的提升。通过近三十年的数学教育工作,并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剖析,我在这里将从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数学素质的关系、创新能力与数学素质的关系及新形势下自我素质的完善等三个方面谈谈我对创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的理解,希望通过不断地总结,进而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一、新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作用5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的

3、长处是学生有扎实的双基,短处是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教育的宗旨本来是传道、授业、解惑。数学教育则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职校的学生。但是,在过去不恰当的教学理念影响下,有些学生对数学教育比较抵触,加之数学本来就比较枯燥,所以学生容易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大众数学”的思想体系极为重要。它作为一种数学教育思想不仅在国外流行,而且得到了国内数学界的认同,其基本内涵是数学大众化,为大众所掌握和利用,是大众必需的数学修养,是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掌握的数学。“大众数学的目标

4、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好数学,人人学更多的数学;其特点是它要求在教学中要更突出具有共性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它要求教学要重过程,重推理,重应用,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它要求教学是发展的,动态的,这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因此,要实施数学素质的教育,就必须以大众数学为指导思想,以此来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我在这里提出的教学文化的概念,其灵感来自企业管理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管理文化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管理原理和我们教学原理有很多共同之处,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成熟的管理方式,来优化我们的教学,不断

5、丰富管理文化的内涵,以此使我们的学生受到更大的益处。这里的教学文化包含教与学两方面的内容,以一个教师的角度阐释自己对学生和对职业的理解。  二、教学文化的内涵  所谓“教学”者,乃“教”与“学”也。教学是教授者和学习者这两个主体的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学文化也就相应涉及我们的学生和我们教师自身这两个不同的方面。5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所得直接体现着我们教学的成果,我们要做的所有工作都是要围绕着怎么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来进行的,所以,我们要培养他们以下四种能力:  1、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自学,与

6、其说是一种能力,它更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面对未知事物或者是遇到问题,都能通过自主的思考、探索、实践、总结,进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精神。要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我们应该逐渐完成从知识的传授者到探索知识的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换,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加以适当的鼓励,从而让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寻求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便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创新从来都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我们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定位决定了这种能力的养成与否,如果我

7、们一味认为创新能力就是发明创造的话,那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就太高了,我们况且不敢说有发明创造的能力,显然,用这种标准要求我们的学生那就更不合理了。我认为我们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着重在他们对于遇到各种各样问题时的思考方式,是思维上的创新的培养,鼓励他们对待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方法,抛弃标准答案,探索能更好解决问题的途径。创新的目的不是创造新事物,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更优化的事物,从而得到更好的效果,这是创新的本质。5  3、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的学生是要直接面对社会的学生,如何让他们具备更快融入社会、适应社

8、会的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实际的课题,要想适应社会,就必须要明白社会优胜劣汰的不变法则,所以,我们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给他们相互比较的机会,让他们心存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明确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社会的现实,再加之过硬的专业技术,对于他们步入社会、适应社会来说,应该是大有帮助的。  4、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除了以上几种能力之外,我们的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