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数学试题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数学试题引发的思考

ID:3150367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由一道数学试题引发的思考_第1页
由一道数学试题引发的思考_第2页
由一道数学试题引发的思考_第3页
由一道数学试题引发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由一道数学试题引发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由一道数学试题引发的思考  有这样一道数学试题:“甲乙两城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3小时。这时距离甲城多远?”这道题并不难,但错误率很高,近85%。回想一下平时这种情况就经常有,只是,这种情况的发生常常被我们归结为学生的粗心大意,因而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也没有引发我们的思考和研究。  简单的题目做成那样,真是学生后悔,教师生气。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学生的粗心大意吗?作为教师,这时绝对不能只知道生气,更不该一味地埋怨学生,我们必须思考错误背后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  一、出错的原因  我和任课的部分教师也做了交流,经过

2、总结我认为学生出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就是习惯性的思维,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惯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处理单纯的机械的学习问题,但对于新的灵活变化的问题,往往表现为处理盲目,思考缺乏广度与深度。学生做题时往往没把题目看完,就已经有了解题思路,或者虽然把题目读完了,其实在读完之前就已经有了解题思路。学生一看到题目便以为是平时做过的,如上面所说的学生把问题理解为练过的“还剩多少千米没有行”。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惯性思维”的消极作用。4  2.审题不实  从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

3、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科学、有效的审题是正确解答问题的根本和保障,如果审题不实,盲目下笔,就容易解答错误。很多学生解题急于求成,审题时缺乏耐心、细心,不假思索,急于动笔,凭感觉做题。  3.自信缺乏  自信心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缺乏自信,他就会无端的怀疑,包括怀疑自己。从学生的声音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一部分学生信心缺乏,怀疑试卷“不可能那么简单”,怀疑自己“我真以为我错了呢”。  二、防错的策略  1.善于变化,突破惯性  数学惯性思维的形成原因是某一单项思维的机械强化训练。如果我们在练习设计上多下些工夫,增加变式练习,举一反三,做到题型多变,一题多

4、变,如变换条件、变换问题、自己编题等,使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断变换,让学生意识到,只有认真动脑思考,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在变化中自然渗透变化意识,在变化中有效突破惯性思维。  如上面的那道试题,我们在练习中可以进行这样的变式练习:  (1)甲乙两城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3小时。这时距离甲城多远?  (2)甲乙两城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3小时。这时距离乙城多远?4  (3)甲乙两城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3小时。照这样的速度,到达乙城还要行驶多少小

5、时?  (4)甲乙两城相距40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4小时。这时,距离哪个城市远?  (5)甲乙两城相距20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6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3小时。距离哪城近?  (6)甲乙两城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行了全程的■。这时距离甲城多远?  ……  2.读准读懂,认真审题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要花时间培养学生读题、审题,并作具体要求和正确指导。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首先要读得准。如让学生一字一字地读题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误读、不错读。其次要读得懂。如让学生读一遍,再读一

6、遍,甚至读几遍,做到读通、读顺,字字理解、句句搞懂,知情节、明关系。  比如(1)一根10米长的彩带,用去4/5,还剩多少米?(2)一根10米长的彩带,用去4/5米,还剩多少米?这两道题多一字或少一字,题意两样,解法和结果完全不同。如果读不准题,粗心的学生就会添字或漏字。如果学生一字一字地读题目,观察比较,就会发现“4/5”与“4/5米”4的本质不同了。又如(1)一个内直径10厘米,高20厘米的量杯,倒入5厘米深的水,轻轻地放入一个铁块,铁块完全浸没在水里,这时水面上升了10厘米。求这个铁块的体积。(2)一个内直径10厘米,高20厘米的量杯,倒入5厘米深的水,轻轻地放入

7、一个铁块,铁块完全浸没在水里,这时水面上升到10厘米。求这个铁块的体积。这两道题是一字之差,差之千里。“上升了”和“上升到”完全是两回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把题目读得准,更要读得懂,理解“上升了”和“上升到”的不同意思。  我们在练习中,可以设置“问题”题目,比如,“养殖场养鸡5000只,鸭的只数比鹅多3/5。养鸭多少只?”肯定有不少学生“会”解答,解答的学生也许没审好题,没读准,更没读懂。其他学生稍一点拨,他立刻恍然大悟。经过这种情况几次,自然会去老老实实读题,认认真真审题。  学生把简单的题目做错是有原因的,当然也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