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03518
大小:10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用互联网重新设计未来的学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用互联网重新设计未来的学校 记者:我们知道,教育要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做准备。那么,您认为生活在21世纪的学生需要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 余胜泉:关于21世纪到底要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学术圈里讲得比较多的是21世纪技能(学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当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美国教育界则将“4C”(批判性思考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创造力)作为21世纪人才的关键能力,后来又增加了跨文化能力,演化为“5C”。9 尽管不同的话语体系有不同的强调重点,但也不乏
2、一些共识。共识一是技术媒介和信息素养,要具备适应技术社会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传播。二是协作能力。学生要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沟通、表达和交际,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具备良好的理解和同情他人的社会性素养和沟通交流技能。三是创新能力。学生不仅要会解题,还要会解决问题,进一步地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四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里,良好的人文素养对于一个人丰富思想、表达情感、感受幸福,以及传承本土传统文化、理解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在多文化背景下和谐相处相当重要。五是思维能力。思维灵
3、活的人能感受到抽象文字之间的逻辑和背后的美。比如说看哲学方面的书,很多人理解不了,不是因为不认识那些字,而是抽象思维能力达不到。同样,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都需要训练。六是基本的学科知识与自我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没有基本的学科知识,所谓培养能力就是在沙滩上建大厦。基本的学科知识是学生未来走入社会,能自我完善知识结构的基础。以上六点,我想应该就是21世纪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 教育变革从挑战传统的教育假设开始 记者:为了培养具备上述素养的人才,您认为学校和教育体系应该做哪些重新设计与调整? 余胜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4、打破原来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导的形态,建立灵活、开放、终身、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柔性化教育体系。首先,理念上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为核心。要让每个个体都能获得成功,教育不是以一部分人的失败为代价去造就另外一部分人的成功,要破除竞争驱动、选拔式的教育传统。要能针对每个学生薄弱之处查缺补漏,保证他能达到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求,要能培优,让每个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其次,教育组织形式也要适应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要。要根据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情感结构的特点,来安排学制、课时和学习的组织形态,而不是按照传统的学期或固定的节奏、固定的课程、固定的学科来组织。
5、要做到这种弹性和适应性,一定要是线上线下交织融合的育人空间,而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室和课堂。9 现在的学校沿用了工业时代流水线式的、以班级授课为主体的形态。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奠定现在学校形态的基础正在发生改变。以前我们认为,教育就是要把孩子集中到一个叫学校的地方,让他们按照固定的路径,学习固定的时间长度。我们还认为,教育就是要基于年龄和学科的学生组织方式,对同一学习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但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学校赖以存在的这两个基本假设,都已不成立了。 21世纪中后期,将会出现从根本上重新设计的学校。它们将展示一系列重组教育的可能性,会根据
6、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年龄或者学习时间来组织学习。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课程安排、更适合学生个性需求的课程,并通过网络开放。教育的供给将不仅来源于学校,还可能还来源于社会。 互联网不会替代学校,但会改变学校的基因 记者:“互联网+教育”对未来学校的重构与变革,确实也是近期教育界热议的话题。您认为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未来的学校将发生哪些变化? 余胜泉:我认为,互联网不会替代学校,但它会重构学校的教育生态,改变学校运转的基因。未来存在的学校,它的运行规则和运作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网络已经对教育的核心要素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生发生了改变,他们是数字时代的
7、原住民;教育内容和服务的提供者发生了改变,除了老师,社会上还有很多教育服务提供者;资金的来源发生了改变,风投等社会资本成为教育重要的资金来源;考试的提供者发生了改变,高考英语马上进行社会化考试;证书的提供者发生了改变,MOOC中权威教授的证书可能比二流大学的证书还有用。随着这些教育要素的变化,学校的围墙正在被打破。灵活、开放、个性化、适应性、精准将是未来学校变革的关键词,弹性的学制、弹性的学习组织以及融合的育人空间,将是未来学校的重要特征。9 一是学习环境的重构。学习环境将变得更加智慧化,将形成一个无缝的信息生态。我们会给学习者提供无处不在的电脑、无处不
8、在的网络,并将实现从提供丰富的资源到提供丰富的知识建构工具,再到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