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背景下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对策

均衡教育背景下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对策

ID:31501783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2

均衡教育背景下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对策_第1页
均衡教育背景下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对策_第2页
均衡教育背景下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均衡教育背景下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均衡教育背景下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茂名市跟全国初中一样,实行按学区就近入学招生,并实行均衡常态分班,教师公开抽签到班,真正做到公平、均衡。但是,由于学生基础差距大,教师上课很难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往往因材施教难以实现,学生之间、班与班之间、学科之间很早就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使教育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制约学校健康均衡持续发展。为此,如何减少“两极分化”,是实施均衡教育后,初中面临的课题。笔者作为教育管理者,结合本校的做法,试从学校层面入手探讨减少两极分化问题的对策。  1.尊重学生水平差异,实施

2、分层教学。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可能在基础上,也可能在兴趣爱好上,也可能在接受能力上,等等,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学。为此,学校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需要,实施分层教学。如每周利用周二、周四下午第6节和第7节进行分层走班,开设数学、生物、物理基础班和提升班,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愿参加。基础班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基础为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实施个性化教育,让学生不掉队。提升班则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主,提出一些稍微复杂的问题,以满足学生较高需要和成就感,激励学习热情。  2.3分层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布置可分A、B类。A类作业是基础类,是全部学

3、生都必须完成的,B类作业是提升类,是中层生及以上的学生要完成。这样,就能让学生都有作业可做且又有能力做,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都能完成作业,有效地减轻两极分化。  3.加强集体备课,强化二次备课。集体备课是发挥大家智慧、集思广益的过程,探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解决学生在疑难点方面的困惑。但在现实中,很多老师流于集体备课的形式,简单应付,没有真正融入到集体备课中来。课都没有备好,上课自然就是应付了。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培养,两极分化的避免或减少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必须加强集体备课,并形成机制,做到个人钻研与集体研究相结合,共同解决教法、教材疑难,重视二次备课,在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

4、课件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处理,打造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打造高效的课堂。  4.践行“三个三分之一”的教学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讲,没有尊重学生,没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不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势必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厌学情绪加重,教学效果低效,从而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更加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践行“三个三分之一”的教学模式,即三分之一时间教师精讲,三分之一时间学生讲、议、练和评,三分之一时间师生互动。  5.3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是造成两极分化的外在因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

5、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和复杂的任务。这说明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父母和老师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快乐、全面地成长。学校可根据学生走读、寄宿的情况,创新家校合作模式,使有效教育落到实处。例如成立家长委员会、义工团、妈妈故事团等组织、开设班级家长Q群、家长论坛、开展“教师走访千万家”的活动等,让老师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交谈学生在思想、行为、成绩、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并在鼓励学生、肯定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达成共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6.引入国学元素,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感染人,

6、熏陶人,促人上进。学校不但要打造国学校园,让校园处处弥漫国学气息,成为学习的殿堂,还要开设国学课程,传承国学精髓。  7.倡导“补位”。教育学生应没有班界。“补位”即是跳出班界,在一个班没有老师辅导、管理时,其他老师补上;在一个学生需要辅导而又找不到其任课教师时,其他老师补上,充当辅导角色。这样的“补位”能够很好地解决班级没有老师管理时可能出乱的问题,也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心理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学生进步。  减少两极分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发展,需要学校作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责任编辑罗峰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