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模式探索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模式探索

ID:31495914

大小:11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2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模式探索_第1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模式探索_第2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模式探索_第3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模式探索_第4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模式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模式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模式探索  摘要:“实验――探究”模式是将直观教学和发现学习相结合,通过探究,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实验教学范型。该模式突出教学的探索性,强调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感知和对过程的亲自体验,凸显发现学习和探究教学的结合,从而促成科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实验――探究”模式;发现学习;探究教学;科学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0-0087-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0.031 

2、 新课程改革业已跨过十个年头,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实验――探究”式教学作为科学素养的有效培养途径,已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并坚定不移地践行着。但大家对“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具体理解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就其模式以及具体如何融入常态课堂进行讨论。  一、关于“实验――探究”模式的认识与理解  “实验――探究”模式是将直观教学和发现学习相结合,通过探究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实验教学范型。从教学目标看,引导学生通过感知实验,实现知识生长、技能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提高、方法习得和素养达成。从教学过程看,突出教学的探索性,强

3、调三维目标在探究过程中的统一。从教学方式看,凸显发现学习和探究教学的结合。从教学元素看,探究内容可以源于又高于教材,同时彰显教师“导”与学生“主”的辩证统一。8  二、关于“实验――探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模式一]问题→讨论→实验→分析归纳→结论→应用  此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实验探索主动获取第一手感性认识材料,进而加以分析习得新知识点,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新知识块。该模式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要求并不高,多适用于物理性质方面的开放式探究教学。  [案例1]金属Na的物理性质  (1)教学目标  认识Na的

4、物理性质;锻炼动手操作和实验观察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理解性;培养探索研究的精神。  (2)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  [问题]钠元素分布广,在海水中储量丰富,然而直到19世纪初人类才首次制得金属钠,那么钠到底有怎样的性质呢?  [讨论]同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会不会和常见的铁、铝类似呢?  [实验]观察保存在煤油中的钠,用镊子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块,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观察其表面,再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的“真面目”,并注意切面的变化。  [观察]钠沉于煤油底部,刚取出时表面灰暗

5、,易被切割,切开后切面显银白色并很快变暗。  [分析]钠沉于煤油底部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大,易被切割说明其质地软,切面颜色说明钠的“真面目”是银白色的,而很快变暗是被氧化的缘故。8  [结论]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易被氧化,质软,密度比煤油大(后续做了钠与水的反应之后再对密度和熔点作补充)。  [应用]简述实验室钠的保存方法及理由?查阅资料了解工业上钠是如何保存的?  [模式二]问题→讨论→实验→科学抽象→结论→应用  此模式强调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进而概括出对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新

6、认识。其中,科学抽象包括表征性抽象及更深层次的原理性抽象。该模式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独创性要求较高,多适用于化学性质和反应原理方面的指导探究式教学。  [案例2]沉淀转化的一般规律和实质  (1)教学目标  认识沉淀转化的一般规律,理解沉淀转化的实质;通过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两种途径进行科学抽象,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2)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师生活动)  [问题]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需要将一种沉淀转化为其他沉淀,那么,沉淀转化有没有规律,其实质是什么呢?  [实验]向试管中

7、加入0.5mL0.1mol/LAgNO3溶液,再滴加0.5mL0.1mol/LNaCl溶液,振荡、观察现象;再向其中滴入0.5mL0.1mol/LKI溶液,振荡、观察现象,最后再向其中加入0.5mL0.1mol/LNa2S溶液,再振荡。  [观察]开始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转化为黄色沉淀,最终沉淀变为黑色。8  [讨论]已知:25℃时,AgCl、AgI、Ag2S的溶解度分别为1.5×10-4g、2.1×10-7g、1.3×10-16g,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分析]一开始生成AgCl沉淀;当滴加KI溶

8、液时,溶液中的Ag+和I-结合生成了更难溶的AgI,由于溶液中Ag+浓度减小,促进了AgCl的溶解,最终AgCl全部转化为AgI。同理,由于Ag2S的溶解度比AgI更小,当滴加Na2S溶液时,AgI转化为Ag2S。  [结论]一般来说,溶解能力较强的物质转化为溶解能力较弱的物质。  [引导]以上是大家根据相关现象和数据作出的定性判断,能否以定量计算的方式进一步分析沉淀转化的实质呢?试以AgCl转化为AgI为例说明。  [分析]生成AgCl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