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摘要

ID:31494240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摘要_第1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摘要_第2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摘要_第3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摘要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摘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摘要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逻辑思维(Logical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中的一种高级形式。在小学阶段,教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是当前数学课改的主要方向。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高级形式,它对于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等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实践证明,注重小学生

2、逻辑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活跃、更严谨,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一、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呈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或运用简便易行的教具、学具,将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学习活动中。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先要创设较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一般说来,教学的关键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解决教学的重点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突破教学的难点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学生解决问题

3、遇到矛盾时、思维转折的关键阶段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必须是娱乐性,我们的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他们对数学的逻辑性还是相当陌生的,需要我们融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去设计所提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4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并掌握本节知识。笔者上课伊始,先给学生讲解了“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上,猴王孙悟空给10个小猴子们分桃子,要将一堆桃子平均分成10小堆,每个小猴子一堆,结果小猴子不乐意,嫌少。孙悟空说,那就这堆桃子平均分成20小堆,每个小猴子两堆。看小猴子们的表情并不满意,孙悟空拍案而起,说好

4、吧。将这堆桃子平均分成50小堆,每人5小堆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乐得手足舞蹈,笑不拢嘴。听完这个故事,大家也笑了。趁此时机,我问学生:每个小猴子是真的多得了桃子了吗?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情境,既来源于生活又风趣幽默,很容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也潜移默化的融入其中,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想象、推理的空间。二、二、精选例题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例题、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知识的应用,又是知识与能力的再生。例题对学生解决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功能,同时还有很好的智力训练功能,例题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主要渠道

5、。因此,教师精选例题和习题,既可以使学生摆脱“题海”,又可以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例如,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虽然较为抽象,但有助于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内涵,精讲精练。在结合教材例题时,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思考其联系,可借助语言、文字、字母或图画方式表达。最后教师再将乘法分配律中的“分”、“配”、“律”进行解释并板书:(65+45)×5=(65+45)+(65+45)+(65+45)+(65+45)+(65+45)=(65+65+65+65+65)+(

6、45+45+45+45+45)=65×5+45×5(体现“分”)65×5+45×45=(65+65+65+65+65)+(45+45+45+4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5(体现“配”)“律”即:规律。这样的教学,将思维过程层层分解,直观明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三、体验探究过程,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发现与探究是新时期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

7、通过自己的操作、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体会到“怎样想”和“为什么这样想”,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主动探索,激起创新意识。从而最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师可先讲解梯形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然后介绍梯形各部发名称。鼓励学生将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的一个进行旋转,然后与前面的进行拼接,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来求得梯形的面积。(如做辅助线,将梯形分割成一个平等四边形和

8、一个三角形;或是用辅助线将梯形封闭成一个三解形,再减去上面的三角形等等)经过大家的积极尝试和探索,最终能得到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h÷2。这种自主体验和发现的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