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语文的真谛

再探语文的真谛

ID:31493888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再探语文的真谛_第1页
再探语文的真谛_第2页
再探语文的真谛_第3页
再探语文的真谛_第4页
资源描述:

《再探语文的真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再探语文的真谛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承担了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能力、兴趣和习惯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学生在识字学词、语言积累和表达、发展思维、文化熏陶、品德修养、个性健全等方面的重任。语文教学要和谐地平衡其工具性与人文性,使两者相得益彰。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人文性  从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不难看出,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占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且挑起了“大梁”。阅读教学不仅承担了培养学生阅读方法、能力、兴趣和习惯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学生在识字学词、语言积累和表达、发展思维、文化熏陶、品德修养、个性健全等方面的重

2、任。语文教学要和谐地平衡其工具性与人文性,使两者相得益彰。  一、语文教学的两种偏差  1.一味体会,功半事倍  记得刚踏上语文教育的征程时,我理所当然地认为语文就是春花秋月,感物伤怀;就是家国情思,缠绵慷慨;就是铁肩担道义,禅心聆天籁……我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我的使命就是在一篇篇文章中唤起学生的共鸣,去触摸真善美的情怀,膜拜文字里鲜活的思想,感悟绚烂多彩的文化……我认为这些就是语文课的本质,也是语文课的目标。  翻开以前的语文教本,每一课都被我“画”的密密麻麻――4小到一个字的内涵,大到课文的主旨,都经过深思熟虑,生怕

3、上课时有所遗漏。可上起语文课来,似乎总有学生不买账――就是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感悟情思。  记得讲过一次公开课――《晏子使楚》,课后指导老师说:“你一直都在分析、分析。”当时对指导老师的话还不甚明了。后来还有一位老师在我上完《老人与海鸥》一课时说:“你这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这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的语文“田地”究竟是什么呢?  回头看来,这样的语文课因为教师过多地定位情感的渐染、文化的熏陶、价值的引导、个性的塑造等人文性诉求,而忽略了语文自己的“田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忽视了语文课工具性、实践性

4、的特点。这样的语文课有情怀而少知识,有理解而少技能,有体会而少运用。学生注定被固囿于对一篇篇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思的追问,便不能高效地逐步学习语文知识、积累方法、培养语感,便无从有效地迁移和运用语言文字,语文素养也无法全面有效地提高。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跑偏了的语文课,姑且称之为“空洞的语文”。  2.支离破碎,索然无味  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画风》一课,一整节课学生读读写写生字词、造句子、欣赏画风的图片、分角色朗读、句子仿写后就告一段落。这堂课的安排井井有条,倒也顺理成章,整篇课文被一块块地操练完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

5、字词句,训练了读和写。但是回想一下,这堂课让人记住的都是零散的字词句篇读读写写等技术性训练,而文中少儿鲜活智趣的情态、捉摸无形之风时的情趣和巧妙都无从品味。  这样的语文课看似满满的“语文”――4知识和技能,但它没有学生情感的共鸣、思维的激发、心灵的参与,似乎说成“语文科学课”也不为过。这样的语文课能给孩子们留下什么呢?语文课难道就是拿起“字词句篇”这把手术刀一块块将文本地剖析和训练吗?  语文课如此,有认知但无情感滋润,有技能但无思维烛照,有应用但无审美培育,有理性但无价值引导,似乎是没有“灵魂”的语文。这样的语文

6、是知识的堆积,僵化的切割,最终只能走向狭隘的死胡同。视语文人文性而不见,这其实是对语文工具性的片面理解,不妨称之为“死板的语文”。  二、探索语文的真谛  其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的一体两翼,二者不能分割,也不能偏废。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不是简单的“1+1=2”,也不能像做饭时加点酱油、再加点醋那样操作,工具性中彰显着人文诉求,人文性则介由工具性表达和构筑。这样看来,

7、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为里表,不可拆分。无论是“空洞的语文”,还是“死板的语文”都是要不得的。  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言:“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文课中工具性目标和人文性目标从来就不是截然分开各行其道的,二者有机结合,浑融一体。所以,语文课不是脱离语言工具性支撑的纯人文,也不会是没有人文诉求的纯工具。4  千百年来,汉语言犹如一条大河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创新。我们的语文教材、课本、课文只是语言文字运用的范例之一

8、,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引领孩子们从一个个“例子”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培养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方式,促进其人文素养的积淀。既然如此,语文的脚步就不会停留在“课本”这个既成的“言语现实”里,解析“教材”也不能成为语文教师的终极追求。  本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