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ID:31493691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_第1页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_第2页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_第3页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_第4页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摘要:“数”与“形”是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的基本内容,也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数学基本思想。“形对数进行直观表现,数对形进行量化”,借助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可以让数量关系与图形性质的问题很好地转化,通过几何模型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了解,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数学运算的算理,使解题思路与过程具体化;通过数量化、公式化帮助学生理解图形性质,借助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更好地展现知识的建构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想培养与灌输、方法掌握与灵活运用,才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渗透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特殊任务,思想方法是数学素养的本质要求

2、。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早运用,对学生最直观、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即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优化解题途径。在小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实质,提高数学思维水平,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抽象思维,便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一、以形思数,在直观中理解“数”6  教师通过以形思数突出图的形象思维,紧密结合图形的直观所长变抽象为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数量关系和运算性质,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用数学模型替代实际问题,让

3、学生的感官发挥作用,在建立表象的情况下进行思维发散,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本质所在。  (一)以形思数,帮助建立数学概念。  许多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理解,特别需要视觉有效应用,因此可适当采用数形结合思想展开概念的教学,借助图形为数学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并在图形解析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比如,教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时候,学生大多对100以内的数倒背如流,看上去掌握得很好。于是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考学生:66接近70还是60呢?却发现很多学生都不会。分析原因是有些学生只是机械地背数,关于数的顺序、大小等方面的知识其实掌握不佳,因而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和学习。于是我在黑

4、板上画了一条数轴,称它是一条带箭头的线,在数轴上逐一标出60~70,将抽象的数在看得见的线上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将数与位置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大小。标出数字后在60和70处画了两幢房子,问:“66这个数喜欢去谁的家呢?”看着图画,几乎所有学生都回答:“喜欢去70的家,因为66距离70比较近。”随后进一步说明:66再数4就是70,60要数6才66,很显然是66接近70。从以上设计和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数”的思考、“形”的创设,不但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二)以形思数,帮助理解数学运算的性质。6  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思想,还是一种很

5、好的教学方法。计算教学中,许多算理学生模棱两可,如能做到数形结合,学生可以更透彻地理解和掌握。  比如,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教师常采用列举各种乘法公式的手段,让学生观察、对比因数与积之间的变化,找出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艺术在于创造,我曾听一位教师创造性地运用长方形模型具体直观启发学生寻找出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呈现如下图形,  引导学生思考,在长度固定,宽度增加或减少3倍的情况下,面积是怎么变化的?  通过计算长方形面积,比较变化前后的面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固定长度的情况下,当宽扩大3倍或缩小3倍,它的面积扩大3倍或缩小3倍。通过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及面积大小变化规律的观察,也就

6、是数形结合,让学生对积的变化规律有更直观的理解。这样设计比抽象的乘法算式之间的比较更易于学生发现、理解规律。  (三)以形思数,使解题过程具体化。  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清晰地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适时采用画线段图等方法,把抽象的问题放在直观的情境中,在直观图示的导引和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各种数量间的关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比如,一年级上册经常有这样的题目:小明前面有5人,小明后面有3人,一共有几人?列成算式是:5+3+1。另外还有:从前面往后数,第56个是小明,从后往前数,第6个是小明,一共有几人?列成算式是:5+6-1。这两道题目使学生的思维受

7、到严重干扰,什么时候加1,什么时候减1?要求一年级孩子用语言表达往往是很难做到的。教学中,若进行数形的巧妙结合,以图形方式展开,抓住问题的本质,问题就变得简单。尤其是第二个问题,通过图示,学生明白为何要减1,因为小明算了2次。一个图形达到上百句话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养成画图思考的学习习惯,切身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从而帮助他们提高数形转化能力,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  二、以数想形,在转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