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258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摘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渠道、全方位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跟上时代脚步适应社会。 关键词:养成;道德;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老的话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教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乌申斯基也说过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存在的道德资本,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享受它的利息。”可见养成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抓好养成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习惯和品质的人,
2、促进其终生发展。笔者认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点滴细节抓起 养成教育不仅是团队组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是整个德育管理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人的行为不仅依赖于动机,而且取决于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或文明程度。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就是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4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小事抓起,一点一滴不马虎,不放过。例如在校内、外要尊敬长辈,团结同学,平时学习用品的摆放要整齐。讲卫生,爱清洁,乃至最基本的坐、立、走、跑姿势,作业书写规范,进出校门的礼仪等,每一个细节,
3、每一个动作都要进行训练,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优良品质,教育学生在校园内轻声慢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见到垃圾随手捡,同学之间有困难互相帮助等等。“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正是良好道德素质的基础。 二、突出重点,从关键期抓起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4从小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小时候,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因此我们低年级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
4、我们可以进行评比活动,评出课堂表现好的同学;卫生表现好的同学;站队、做操表现好的同学。让他们在评比的活动中去体验,去理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班中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了,他们也会努力遵守纪律,希望被老师表扬,也成为榜样,让他们时时处处向榜样学习,带动这些学生。要发挥好班长、组长、小小组长的带头和核心作用。充分利用晨会进行养成教育,并让学生经常反省,谈自己哪些行为符合常规要求,哪些行为违反常规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至初中阶段是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在此阶段,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让学生好好学做人的道理,那
5、就是他们学到的课本知识再多,他们的脑瓜再聪明,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前功尽弃,或走上社会成为一个“半废人”。针对养成教育,国内外心理学家都提出过少年儿童个体发展的所谓“最佳期”理论,认为在这一时期少年儿童个体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因此,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将会事半功倍,甚至终身难补。 三、从行为训练抓起 养成教育必须非常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且强调持之以恒。须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时间坚持,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6、。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做保证的。再就是要严,“梅花香自苦寒来”,严字当头,才能磨炼出好的品质。 四、增强合力,学校家庭社会互相协调 学校教育承担着道德认识上的教化,行为道德上的规范训练,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功能等,但它也只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部分,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中着重强调环境的熏陶,同时父母的言谈影响和感染孩子。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当前常常会出现“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五天,回家两天又还原”。部分家庭教育没有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在学校教育中产生的效果。学校
7、作为孩子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自觉承担起孩子的道德行为、习惯等的养成,在“知、情、意、行”4等方面对孩子进行细致而系统的教育;而同时,家庭教育必须跟上学校教育的步伐,同步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社会是个大染缸、大舞台,它无限地提供给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教育力量,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我们在对其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切忌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