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2086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同化论在建构小学科学概念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同化论在建构小学科学概念中的应用 【关键词】深度参与同化论小学科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35-02 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深度的学习必须是经过主观思考和自主建构的,知识的学习不是来自于阅读内容,而是来自于加工、思考或反省内容。同化论认为,学生获得新概念的主要方法,是借助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与新信息之间的有效结合。因此,科学课要想引导小学生深度建构科学概念,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经验,投放适当的信息,并通过以探究
2、为核心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与操作中,获得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在教学中,笔者使用如下策略帮助小学生深度参与科学课堂,有效建构科学概念。 一、深度建构科学概念的前提――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6 根据同化论的理念,学生获得新概念的主要方法是借助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与新信息之间的有效结合,使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充分暴露和利用学生的前概念是科学学习的前提。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暴露学生前概念的活动,激起学生对前概念的回忆,从而更好地学习新概念。例如,在上
3、自编教材《水的浮力》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情境:把一块石头放入水中,让学生思考石头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学生的前概念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石头没有受到浮力,因为石头没有浮起来;石头受到了浮力,但是石头太重,浮力太小,所以石头沉下去了;石头是受到浮力的,但是石头太重了,水的浮力托不起石头。一个活动就把学生对浮力大小的前概念完全暴露出来了,这里面呈现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理解:第一层理解浮力的大小跟沉浮状态有关;第二层理解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轻重有关;第三层理解比较深入,他把水的浮力与石头受到的重力进行了比较,
4、更接近概念的本质属性。有了对学生前概念的了解,教师组织教学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了。 呈现学生前概念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直接提问、预测、制作图表等。前概念的暴露不仅可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服务,同时也是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最佳切入点。 二、深度建构科学概念的关键――充分利用认识冲突 科学家认为,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学生会注意到事件与自己的期望相矛盾,即与自己的图式不匹配,从而引起脑脉冲的警觉,产生认识冲动,或挑战冲动,进而促进学习活动的进行。由此可见,认识冲突是深度建构科学概念的关键。 (一)冲突可产生批
5、判性思维。上例中“石头沉入水中是否受到浮力”的问题,引出了学生大量的前概念,同时认知间的矛盾也呈现了出来。学生有了矛盾就产生了强烈的求证欲望,就产生了批判性思维,就有了概念迁移的可能。6 (二)冲突可激活探究欲望。在《水的毛细现象》导入阶段,笔者创设了一个实验情境:把一杯水和一个空杯放在一起,然后提问:“水能自己流到空杯子里去吗?”“有没有办法给这两个杯子架一座桥,让水自己爬过去?”学生的回答是“不能”。当教师放入用餐巾纸做的桥,水沿着纸巾上升的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这个现象与学生的原有认识产生了冲突
6、,学生产生了“怎么会这样”的探究热情。 (三)冲突可引出核心问题。在《水的浮力》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物体在水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的预测是: 而实际通过准确的测量,最终得出的变化图是这样的: 实证与预测间产生了强烈的冲突,“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引起浮力大小变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关于浮力大小的核心问题很自然地就切入了进来。 (四)冲突可以将概念指向本质特征。塑料片是光滑的,对于光滑的物体水不能沿着它往上爬;玻璃棒是光滑的,水也不能往上爬。这时,教师给出一根内径很细的有
7、孔隙的玻璃管,问学生水能不能往玻璃管爬。有不少学生认为不能,而实验证明是能的。这个冲突一下子就把“光滑、毛糙”等非本质属性排除了,而把概念真正建立在了“孔隙”上,是孔隙造成了水的毛细现象,这一冲突让概念的建立指向了本质特征。 三、深度建构科学概念的保证――充分解析科学概念的基本结构 (一)提供有结构的材料,为解析科学概念提供有效信息。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新概念的形成主要是靠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因此,深度学习的又一6重要条件是给学生提供有指向性的新信息,以帮助学生
8、建构新的概念。比如,教学《水的毛细现象》一课,笔者提供了这样几组材料:第一组:布条、宣纸条、塑料纸条。材料提供的信息指向“能使水上升的物体上有明显的孔隙”。第二组材料:铁钉、玻璃棒、粉笔、木块。材料提供的信息指向“孔隙不明显,但只要有孔隙,水就能上升”。第三组:玻璃棒、玻璃管。材料提供的信息指向“孔隙能让水往上升”。将能使水上升的原因由带孔隙的材料提升到纯孔隙上,使学生明白水上升的原因是孔隙而不是材料。第四组:四根内径粗细不同的玻璃管。信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