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需激发的物质主题教学

基于内需激发的物质主题教学

ID:31490144

大小:11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2

基于内需激发的物质主题教学_第1页
基于内需激发的物质主题教学_第2页
基于内需激发的物质主题教学_第3页
基于内需激发的物质主题教学_第4页
基于内需激发的物质主题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内需激发的物质主题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内需激发的物质主题教学摘要:物质主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知识与知识的关联性理解不到位、物质研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运用不到位、知识的迁移不灵活等问题。作者结合具体课例阐释情景设置、思路点拨、能力提升、内需发展、风险认知等方面对内驱激发所起的作用。关键词:物质主题;激发内驱;深度学习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13-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05化学是一门以物质为研究对象的自然

2、基础科学,认识物质、利用物质、创造物质是化学学科的基本任务与基本特征[1]。学生通过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习,能够对氧气、二氧化碳、水、金属等身边常见的物质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但是,仅掌握课堂上学习的这几种物质,对于学生需要面对的千变万化的生活世界是远远不够的;有限的化学课堂也不可能将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物质穷尽在课本中、课堂上。这就需要我们的物质主题教学必须给予学生认识物质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一、重要文本分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10)明确提出了物质主题学习的意义:帮助学生了解化学

3、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从认识性构相依、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科学的物质观等角度对物质主题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2]。课程标准的5项课程内容都与物质主题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认识几种重要的化学物质(身边的化学物质);认知要能够达到微观的层面(构成物质的奥秘);要能从变化与守恒的辩证关系等角度认识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认识物质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要能够站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高度合理利用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可以说,引导学生探究和认识身边的化

4、学物质,了解物质变化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物质知识,也贯穿着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始末,是构成中学化学知识的骨架[3]。就以沪教版化学教材为例,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对氧气、碳和碳的氧化物、铁和常见的金属、水和溶液、一些酸碱盐等常见化学物质进行了介绍。相关物质主题素材的选用和内容的编排,都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化石燃料的相关知识,2011年教材修订前是编排在第四章“燃烧燃料”[4],无形当中,化石燃料就被定位成燃料;修订后被调整到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10[5],这样就表达出一个重要信息,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

5、资源,必须进行综合利用,这样就完整体现了化石燃料的价值。再比如,关于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虽然都是实验室制取气体,但教材对这三种物质的处理各有侧重。在制取氧气时,既用高锰酸钾又用双氧水,不仅让学生体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完整过程,而且要认识发生装置的选择[6],到制取二氧化碳时,则侧重于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7],再到制取氢气时,教材只是列出一个表格,具体内容一带而过[8]。为什么这样?因为通过氧气、二氧化碳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过程。可以看出,教材在素材选择、结构编排的时候,力求达成三方

6、面的目标,一是掌握相关物质的具体知识,二是体现这些物质的应用价值,第三还要逐步形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二、学习情况分析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物质主题学习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独立的知识掌握较好,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理解不够。举个简单的例子,氧气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实验室常用哪些方法收集氧气?氧气为什么可以用这些方法收集?学生回答第3个问题的正确率明显低于第1、第2个。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第1、第2个问题的时候是相互割裂的,没有在氧气性质与收集方法这两个知识之间建立起必要

7、联系。有些学生甚至依靠背诵来学习化学,到了总复习阶段,背和默甚至成为某些初中化学课堂的常态,化学学习怎么会不枯燥乏味、一潭死水呢?二是对教科书上重点要求的物质掌握较好,对研究物质的思路方法掌握不够。比如,学生知道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也知道实验室通常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还知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是否已经集满。但面对诸如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是什么、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或收集装置时一般需要考虑哪些因素之类的问题时,许多学生显得无从下手。能知道某些具体的知识内容,但是对知识内在规

8、律的掌握明显不到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个问题只有在知识的不断应用中逐步解决。10三是物质知识的具体内容掌握较好,但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不够。如果仅仅知道学科知识而不能运用,该知识真正的价值就很难体现出来。就像仅知道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是不够的,还要在吃皮蛋的时候能正确选择蘸酸醋还是酱油(这里暂不考虑个人口味因素),这才体现知识的生命与价值。“学”和“习”都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