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探析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探析

ID:31489696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探析_第1页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探析_第2页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探析_第3页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探析_第4页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探析  【摘要】在后现代课程观强烈地冲击着传统课程观的背景下,教师角色也相应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扮演着平等的“对话者”、课程的“建设者”、学习的“引导者”和评价的“促进者”等多重角色。但在现实教育中,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多重角色的扮演陷入了理论及现实困境,影响着其职责的履行。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角色探析  【中图分类号】G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83-02  随着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和文化多元化的不断加剧,世界各国人们的思想在彼此交流中相互影响。19世纪下半叶兴起的后现代主义以批判和反思现代

2、主义为人们所知,它崇尚多元化、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对社会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教育亦然,后现代主义深入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也处处烙下了其印记,因此,对教师角色重新定位便十分有必要了。  一、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观  后现代课程观因学者们的不同理解而多元多样,其中以“解构性后现当代课程观”和“建构性后现代课程观”6[1]最具有代表性,但其主旨都是批判和反思现代主义,并试图打破现代主义的技术性和计划性,而建立起一个更加平等开放的课程思想体系。后现代课程观基本观点如下:(1)师生关系:后现代课程观对权威式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提倡构建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2)关于课程:在后

3、现代课程观下,课程并非预制的,而是师生在其交流过程中共同开创的。(3)课程结构:课程是复杂且动态的结构,由多因素交织作用而成。(4)课程设计:后现代主义的课程设计是开放的和多变的,而非一成不变的线性的。(5)课程评价:评价应成为共同背景之中以转变为目的的协调过程[2]。  二、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教师,其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注定其备受关注,一种课程思想能否成功的付诸实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角色的扮演。后现代课程观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其角色扮演。  1.师生关系:平等的“对话者”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发号施令的权威人物,学生接受和服从命

4、令,师生之间是冰冷的等级关系。而在后现代的课程观中,教师是平等的“对话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合作者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平等的对话进行心灵的沟通,共同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对话,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以便教师更好的引导学生。另外,学生能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逐渐认识和发现自我,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总的来说,教师作为“对话者”并进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放下高高在上的冰冷架子,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真正的成为学生中的一员。  2.课程发展: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6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课程被当作预

5、设的目标,教师是尽最大努力来确保学生尽可能的达到这个目标,教师是被排斥在课程之外的。但多尔却认为,课程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课程目标不是预设的,而是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共同实践和创造生成的。因此,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拥有创造权利的课程的开发者[3]。教师可以按照自身的想象力以及设计力对课程进行开发和设计,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学习经验建设出和他们相匹配的课程。  当然,强调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也并不意味着对教材的否定,多尔说过,“在一个容纳自组织和合转变的框架中,目的、规划、目标不仅单纯地先于行动而且产生于行动之中”[4]。所以说,教材,作为预设的框架,在后现代课程观下并没有被否

6、定,只是说教师应该更好的利用它。  3.教学过程:学习的“引导者”  对知识的理解不同决定了教师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传统课程中,教学目标是外在的,并且先于整个教学过程而存在。教师作为知识的占有者,主导整个教学过程,以期共同奔赴那个外在的目标。而在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需要重视自组织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干扰、问题和混乱,促使一个系统利用自组织的作用促进平衡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自身的力量不容忽视,要是应该创设足够丰富和开放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从单纯的传递者转变成多能的建设者,营造出开放和轻松的氛围,创设出激发潜能的无压情境并进行引导。多尔提出了“平等中的首席”能准确

7、诠释教师在此情境中的地位,“教师是内在于情境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5]。  4.课程评价:学生转变的“促进者”6  传统的行为目标评价模式强调总结性评价,这种模式不可避免的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样一来,评价成为了区分胜利者和失败者的手段,评价中的各个主体都为了成为胜利者而竭尽所能,上压下迫已成家常便饭,这种评价方式无形中造成了教育的异化甚至病态。后现代主义教育者要求改变这种评价方式,他们把评价定义为“共同背景之中以转变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