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89349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古代诗词艺术在《大学语文》教学教改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代诗词艺术在《大学语文》教学教改中的运用 在《大学语文》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得比较多。虚和实是中国文艺美学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中国文学艺术史上有许多艺术家和文学家探索过虚实与美的关系。人们从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索虚实的奥妙,取得了许多可观的成果。本文试图从虚实相生的艺术观来阐述《大学语文》中古代诗词的成就与特色。古代诗词的美,在《大学语文》课程里表现得酣畅淋漓。其因主要是通过虚实。正是运用了此种艺术,才使略显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增添了趣味,为语文教改增加了驱动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了语文教学教改审美趣味。 通过对《大学语文》诗词
2、的教改研究,可以窥探古代诗词璀璨芳华,能够流芳至今仍然长吟不衰源于古人高妙的文艺创作宗旨,源于古人丰富的生活基础、厚实的思想涵养与求真务实的精神。故而其创作艺术能不拘泥于已有而常新,这尤其体现在“虚”与“实”的运用方面,二者的恰当使用让语文教学教改诗趣洋溢。语文教学教改所难得者唯趣,而诗词尤然,虚实结合终为盎然之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即使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如斯,则可窥我国古代的诗词在语文教学里佳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交错美6 《大学语文》中的古典诗词妙用虚实手法,创造出情感美和参差错落美。《大学语文
3、》节选的古代诗词等文章篇幅短小,要在极其有限的篇幅内表达趋势动人的感情,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只要虚实处理得好,却能达到这种审美效果。《古诗十九首.行行生行行》的开头几句说:“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采用实写,直接抒情,确定感情基调,意思浅显,不过说两人离别之后,天涯海角,相见难期。如果照这样径直实说下去,不变化手法,就不能表现“思妇”怀念其情人之切,感情便像一潭死水,没有半点波澜,不免有矫揉造作之嫌,便觉平淡无奇。所以,至此诗人笔锋一转,采用虚写与实叙错见的笔法:“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
4、,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从诗意可以看出,“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是从对方――远方的“君”着笔,是思妇的虚设假想之辞,是由于“日日思君不见君”的迫切心情而产生的“幻想”,是虚写;“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是就已而言,写思妇的相思之苦;最后两句,一写思妇,一说对方,又是虚实并写。这样,诗人两句变化一下手法,一会儿说自己朝思暮想,苦不堪言,一会又设想对方的情况和心情,把思妇那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思念之切而导致神情恍惚,魂牵梦萦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种朴素自然的情感美便跃然纸上
5、。而且诗句虚写与实??,实景与虚境,两句一转,更有一种参差错落之美。 二、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美 《大学语文》诗词妙用虚实,创造“天人合一”6的空灵美。李贺的《将发》是一首只有二十个字的小诗,虽显示不出他的艺术风格,但虚实笔法的巧妙运用,却显示了诗人扎实的艺术功底。前两句说:“东床卷席罢,抒落将行去。”收拾停当,即将登程,前路廖廓,略感惆怅,开篇破题,平铺直叙,只交代了远行人的一般心情。接下去说:“秋白遥遥空,月满门前路。”这种境界是诗人推断“将发”之人的微妙心境而想象虚设的前路之景:秋色空旷辽远,如水的月光洒满路途,道路一直往前伸,似乎没有尽头,在这种境界里,月光、
6、秋色、漫漫前路等构成一个恬静、博大、空灵的艺术“虚”空,使人觉得天地之大,无处可依,茫茫前路,莫知所适,天空是那么高远,大地是那么渺茫,仿佛自然界的一切都不复存在,一片空荡,而诗人也融进了天,融进了地,融进了整个宇宙,与之一体,不可分割,失去了“自我”,生命也因之更加扩大,更加丰富,似乎已达到永恒,以至超越了自我,超载了现实的孤寂的一切。一种“天人全一”的超脱之美就在这恬静、空灵、高远的意境中形成。 三、“境”生于“象”外之美 《大学语文》教材诗词妙用虚实,使“境”生于“象”外,创造出意境美。古代诗词巧妙地运用语言符号构成“象”,这是诗人主观审美体验所升华之“意”物态
7、化的结果,是实境,它一旦让审美主体(读者)所接受并生发、再造,形成带有读者主观感情的艺术境界时,诗人描绘的“象”就升华为意境。这是文艺美的较高境界。所以我们说,好的诗词在构造“象”的同时,也创造了境,因为如果没有诗人构造的“象”,就不可能有读者再造的“境”,也就是说,“象”是造“境”的基础,“境”生于“象”外。但是如果诗人构造的“象”6太实,在结构上密不透风,就不能生发,读者在审美过程中则不能再造,意境美就不能形成。从这一意义上说,意境是诗人和读者所共创的。如杜甫的《北征》、《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杜陵叟》等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