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8810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摘要:当前我国的体育制度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改善,相关的体育课程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初中政治科目有利于从多方面塑造学生的思想意识,因此需要加强重视,通过课程改革方式,确保初中政治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政治教学改革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教学改革解决策略 通过分析当前初中思想品德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教材,可以发现当前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式,主要涉及如何采用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同时确保学生掌握基本
2、的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常识。最重要的是确保学生能够知晓国家当前的基本政治体制和方针。由此可见,初中政治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言,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当前课改新要求,则在原来的教学要求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有效促进当前初中教学改革发展,则成了重中之重。 一、当前初中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不足4 分析当前初中政治课教学,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并非照顾学生的真实感受,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理论基础和认知能力,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存在分歧。教师需要通
3、过前期的沟通交流,得知学生的真实水平。以学生为本,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行深入的分析讲解,确保学生有能力消化、理解和吸收。 2.教学课堂乏味 初中政治涉及的内容很多都是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因此往往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早已倒成一片。这种现象使很多教师都深感痛惜。归其原因,主要是课堂教学无聊,无法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3.学生自学能力不足 一些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简单地指出哪部分是考点、难点和重点等,学生如机器一样简单地
4、进行背诵,将其记牢。学生往往无法根据材料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因为其缺乏基本的理解能力。应该以教师起指导作用为主,敦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于个人阅读、分析、理解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初中生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迅速地学会相关的知识要点。 二、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采取的措施 尽管已经进行了相关的课程改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同时不免有越演越烈之势,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及时改正相关的错误方针,确保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互动交流4 政治是跟实
5、际的生活紧密联系的,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小到国家近期一个计划的制订,背后都掺杂着无数政治要点。师生为了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清楚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定期与学生针对某些特定的时事政治、新闻发表看法。对于学生的某些偏激想法可以及时地拨乱反正。这种和谐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 2.创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可以从某个具体的事件入手,引导学生探查这背后隐藏的有关政治学原理。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可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要点,减少抽象、脱离生活实
6、际的想象,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理解政治知识点。这种基于情感的教学手段,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确保原来枯燥的政治课堂多了些许活力,原来枯燥的课堂因为新型模式的建立,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要不断增强主观能动性 学生要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明白自己才是自己学习道路上最有利的帮手,教师只是扮演领路人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鼓励、批评等方式,都可以促进学生增强学习意识,但这只是起辅助作用,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主探究分析,认真学习政治中涉及的要点,不断促进学生增强自我学习能力,懂得自我学习中的独特乐趣。
7、 三、结语 随着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教育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思想塑造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政治教学工作者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取新型的教学模式,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确保能对其及时进行指引。只有这样,才能在初中政治改革中,不断地做好相关教学工作。4 参考文献: [1]姜兵.思想政治课规范化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2]刘建辉.对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困惑与协调的探讨[J].新课程,2015,(08):171+173. [3]翟春英.初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8、措施[J].学周刊,2014,(02):203. [4]杨吉庆,李厚瓒.浅谈初中政治教学改革的困惑与协调的探讨[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S1):134-136.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