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初中化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ID:31487713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初中化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_第1页
初中化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_第2页
初中化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_第3页
初中化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_第4页
初中化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化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立是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的.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有别于传统教学,它更注重于在理论知识的依托下加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广泛获取信息,从日常现象和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自行设计实验或有关活动方案,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定性或定量地处理有关的信息和资料,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同时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 一、科学探究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思源于疑,笔者认为,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有效方式,而如何为学生铺好探究的路是教师要攻克的首要难题.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照搬到设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应充分考虑如何让所有学生都动手动脑,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其次,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出层次性,要面对全体学生,注意培养他们的探究性思维,使他们完成从验证到探索的蜕变,从而为最终的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  科学探究的形式不拘一格,以下是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运用与思考

3、.  1.巧设实验,培养探究性思维5  传统观念下,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教材上的现象是否属实.此时的学生根本没有思考和探究的余地,完全沦为操作员.基于此,笔者在课堂中改验证法为探索法,让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一项实验专题研究来探索规律,发现真理.  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是一个经典的学生实验.刚开始从教时,笔者是把两者的最佳质量比直接告诉学生,让他们去验证就算了,可学生不要多少时间就遗忘了这一知识点.如今在教研组的商讨下,首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二氧化锰与氯酸钾以怎样的质量比混合,加热时反应速

4、率最快?有的学生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当然越多越好,也有的说应该在某个比值范围内.此时继续追问: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大家的猜想是否成立?学生们讨论后很快达成共识:各小组取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加入试管中,再加入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分别记录从加热到收集满一瓶氧气所需的时间,列表对比得出结论.  于是我们每个小组都给氯酸钾5g,二氧化锰质量不等,用秒表掐时.实验数据如下:  表1明显显示结果是第5组最快,学生们欢呼雀跃,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应该说每每到此,我们认为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得到了入门级的开发,

5、但这远没有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到底,如果嘎然而止,就缺少了太多获取真知时思维火花的碰撞,当然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于是我们就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处理的思维.  2.注重事实,从单一走向开放,培养多向思维  在上述案例中,当学生得出最佳质量比为1∶52时,笔者话锋一转:你们觉得这个结论可靠吗?我在有些资料上看到二氧化锰和氯酸钾质量比为1∶3时为最佳.这下孩子们冷静了好长好长时间,一双双智慧的眸子后面仿佛看的见他们思维的最有力碰撞.突然,有的说老师的资料查错了,而更多的则认为自己的实验不可靠,教室立即炸开了锅.最后通过大家的讨

6、论我们肯定了后者,这种对比实验的确有不科学的地方:①  各小组的装置多多少少有不同.②二氧化锰质量不同,导致固体整体升温速度各不相同.③药品混合均匀程度不同.④加热部位、酒精灯火焰大小均有差异.⑤其它可能原因.  此时学生恍然大悟,再次露出喜悦的笑容.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结论并不一定是终级目标,重要的是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是否得到培养.在数据处理中,能否从实验本身出发,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因素考虑在内,培养开放的、多向的思维习惯.  3.团队协作,培养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新课程的课堂好比一大片草原,学生则是一匹匹纵横驰骋的

7、骏马,而缰绳就握在教师的手中,于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在笔者的课堂中比比皆是.  发散性思维是沿着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形式.而收敛性思维是以集中思维为特点的逻辑思维,具有同一性、程序性、比较性.例如某化学课代表在搬运仪器时将碳酸钾、硝酸钡、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的标签弄没了,已知碳酸钾呈碱性,硝酸钡呈中性,怎样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并写出试剂名称、原理、结论.5  学生依据掌握知识发散思维,踊跃讨论.每个学生都提交一份答案.当学生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就要适当收敛,要引导学生对众多的答案进行比

8、较和可行性查删,从而获取最佳答案.  方案一:选用酸碱指示剂,如紫色石蕊溶液  原理: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显红色,遇碱显蓝色,遇中性物质不显色.  结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的为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蓝色的为碳酸钾,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为硝酸钡.  方案二:选用可溶性的碳酸盐,如碳酸钠  原理: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